這是一個懷舊劇場。
望見你從門前經過似有一些悲哀于是就輕輕唱了起來所以你我從此被愛緊緊鎖卻又不能一生相守這到底是誰在安排
伴随着小柯創作的主題曲《遙望》,二十年後回過頭看,《将愛情進行到底》像一場浪漫婚禮,歡送掉九十年代激情澎湃的歲月,迎來一個更成熟卻也更世故的篇章。那些奮不顧身的身影、不谙世事的眼光,随同李亞鵬、徐靜蕾、廖凡等人青澀的背影,一同定格在那個不安而又充滿希望的1998年,在一次次追憶中,《将愛情進行到底》從青春偶像劇升華為時代記憶,最終在許多人對九十年代的懷念中,成為電視經典的一部分。這部電視劇的獨特在于,它不隻是幾個年輕人的戀愛故事,也凝聚了“改開一代”青春期的執念與彷徨。
楊峥(李亞鵬飾)和文慧(徐靜蕾飾)
這部劇的成功離不開選角。李亞鵬和徐靜蕾的組合産生了意想不到的化學反應。張一白後來回憶說,自己是在朋友張楊那裡見到的徐靜蕾:“說她清純吧,這個詞和她身上的氣質也不完全對得上,因為清純這個詞往往聽起來會覺得俗。我當時就是感覺她有一種和别人不一樣的清純,比清純更成熟,更知性。再或者我可以用‘書生氣’來形容當年的徐靜蕾,很柔弱,但是自有種堅定之氣。再加上她從小生活在大城市,身上帶着的這種都市感和現代感讓我覺得她就是文慧了。”
而李亞鵬在拍戲前就是張一白的鐵哥們了,他來自新疆,在朋友的印象裡“特有的驕傲勁兒”,張一白覺得,李亞鵬特别适合演那種自尊和自卑集于一身的小城青年,就把楊铮的角色給他了。
楊铮和文慧的故事感動了很多觀衆,年紀大一些的觀衆,将它與日劇《愛情白皮書》《在愛的名義下》《東京愛情故事》相提并論。八九十年代,以《東京愛情故事》《愛情白皮書》《在愛的名義下》為代表的日本偶像劇在國内走紅,張一白、李亞鵬、徐靜蕾等人都深受這些劇的影響,張一白想拍出一部有這些劇風味的中國偶像劇,為此,他和其他主創反複觀看《白皮書》《在愛的名義下》《東京愛情故事》,找準那種朦胧感傷之下的純情感,這才有了紅極一時的《将愛情進行到底》。所以在當時,這部劇有一個宣傳口号就是——中國人自己的《東京愛情故事》。
《将愛情進行到底》正好處在大學擴招的背景裡。1995年,中國結束了大學生畢業包分配的規定,許多大學生面臨前所未有的就業壓力。到1999年,大學擴招潮開始,伴随着大學生數量增長,本科學曆步步縮水。劇中大學生活躍的時期,就是那個新舊交接的年代。翻過鐵門的中分少年、心口不一的女大學生、桌上白色的大哥大、電視上播放的世界杯、喬丹在公牛隊的比賽等,交織出1998年的世相,劇中一雙雙滿懷憧憬的目光,代表那個年代的北京大學生群像。
1998年的大學生,正好出生于改革開放初始,他們沒經曆“文革”的動蕩,一出生就趕上了國門打開的時候,恢複高考、知青返城、先鋒小說、市場經濟,這些年輕人真正成長在“喧嘩與騷動”的八十年代,那個年代的讀書人有巨大的熱情要改變社會,他們繼承五四精神的遺風,積極跟進新思潮,希望大學成為自己激情人生的光榮第一步。在這種氛圍裡耳濡目染的孩子,大多懷有浪漫主義的精神,盡管八十年代如疾風驟雨般遠去,但他們在長大成人、步入大學校園後,依然有着對世界的浪漫念頭,追求精神升華,渴望戀愛自由,堅持一種進取、樂觀的奮鬥姿态,把自己當作時代浪潮的一員。《将愛情進行到底》記錄的就是第一批“改開一代”大學的故事,可以說,楊铮、文慧他們是“八十年代的孩子”。
改革開放塑造的價值觀凝結在幾個人物的身上。楊铮出身小城,靠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學;文慧敢愛敢恨,為了愛情遍體鱗傷;樂言志存高遠,到最後還要守住自己的理想;若彤為愛犧牲,最後終于決定抓住屬于自己的愛情。還有用死亡成全自己的雨森、先鋒前衛的小艾等,在現今,當高呼自由、為愛和理想不顧一切的熱潮淡去,我們很難再想象有大學生願意為愛情犧牲自我,就如同死去的雨森一樣,過去時代的精神停留在過去,如古物一樣被人欣賞,卻不會被模仿。
《将愛情進行到底》的鏡頭并未停留在浪漫、激情上,短短20集,它呈現了這些大學生的人生巨變。當愛情的花火寂滅,浪漫被理性吞沒,随着主人公的成長與變化,我們看到的是這樣一個文本——八十年代的孩子死去了,取而代之的是被市場邏輯塑造的成年人,有的人大踏步前進,有的人還懷念過去,即便後來的我們回不到從前,即便你我身旁都有新人,即便周遭的時代氣息已悄然改變,我依然懷念最初那個想鬧就鬧、認定就追的自己,這種對“最初”的欣賞,伴随着成年人常有的青春期濾鏡,将九十年代的大學歲月熔煉成一個審美烏托邦,它源于那一代人的青春記憶,卻并不等同于真實的青春記憶,它更像一個容器,收納追憶者想要的浪漫、激情、純真和執念,成為與此刻的現實相對立的想象世界,而這種想象本身就含有那一代人常有的邏輯路徑,這從一系列懷念八九十年代的文本中都可以看出。
從技術的角度上看,《将愛情進行到底》還有很多粗糙之處,但它對生活的還原已然超越了後來諸多偶像劇。當新千年後的國産偶像劇熱衷于懷孕打胎、吸毒逃學,《将愛情進行到底》這部國内偶像劇的開山之作卻已然展現出成熟的氣度,它的劇情、人物塑造、文本結構、鏡頭運用等都拿捏地相當沉穩,劇中的人物不像是一個個符号,就像從現實裡的九十年代大學生走進去的一樣,毫不讓人感到違和,即便是配角也讓人印象深刻。《将愛情進行到底》對年輕人找工作的細膩描摹、對時代背景的準确捕捉,讓它不局限在青春作品的陳詞濫調。這就是為什麼,時隔二十年,依然有人懷念《将愛情進行到底》。
2011年《将愛情進行到底》電影版上映,演員們重聚
許多年後,《将愛情進行到底》有了電影版。當楊铮與文慧重逢,楊铮說:“其實今晚這樣鬧一鬧挺有意思的,要是我老婆偶爾會這樣弄一下子吧,說不定就不離婚了。”文慧感慨:“我就是鬧太多了,鬧到最後,累了,感情原來的樣子不記得了。”
如今,“老徐”已經成為現代獨立女性的代表;李亞鵬淡出影視圈,女兒比他紅;廖凡幾年前拿了柏林影帝,今年上映的《邪不壓正》《江湖兒女》都是他主演的;王學兵高開低走,莫名牽扯進吸毒傳聞,這兩年在話劇舞台和文藝片中重新煥發光彩。他們都不再是青春年少的自己,九十年代的中國也成為曆史記憶。人們後來發現當初的理想是多少天真,一代人經曆了價值觀的滄桑巨變,但好在,激情冷卻過後,仍有美好的片刻駐留,曾經為某個目标奮鬥的日子,最後凝結成繩上的幾點露珠,沿着記憶的縫隙藏到深處。
最後我們發現,比起昔日定下的宏偉目标,那些已經經曆的歡暢時光,才是生命中最絢麗的詩篇。那種往昔的感覺,就像小柯在《遙望》的結尾唱道:
“當你小心地在我身邊靜靜坐下來/告訴我未來多精彩/所以你我從此被愛緊緊鎖起來/卻隻能相互眺望這支離交錯的感傷/在你我相遇的地方依然人來人往/依然有愛情在遊蕩/在你我相愛的地方依然有人在唱/依然還是年少無知的感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