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孫燕 通訊員 桑亞美 文/攝
今天(5月9日)上午,趙阿姨又拎了一個大袋子下樓來了。
“你來啦!”“清道夫集團”再生資源回收站點管理員老張笑着迎接。
“是啊,這裡是我家集了一個禮拜的瓶兒。”趙阿姨遞過袋子。
老張将袋子放上稱,掏出手機,打開後台,1.98斤,2元一斤,“總共3.99,我轉你4元。”
趙阿姨住在杭州江幹區錢運社區的中海禦道小區。“我以前住的小區經常能看到收廢品的三輪車進進出出,叫一聲就上門來收的,現在這裡幾乎是看不到了,收廢品人的電話也沒有,家裡的紙闆盒子可樂瓶兒,隻能扔到可回收垃圾桶裡。”趙阿姨覺得這樣有點可惜。
有一天,她從家裡的窗戶望下去,發現集中垃圾處置點旁的房子,挂上了“清道夫集團”再生資源回收的招牌,“我曉得,這些可回收廢品有地方可賣了。”趙阿姨一陣開心。
從去年年底到現在,趙阿姨時不時就拿廢品來這裡賣。
記者看了一下廢品收購的價目表,塑料瓶2元/斤、報紙1.4元/斤、紙闆1.1/斤……
清道夫集團的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每天他們都會根據下遊的情況調整價格發到各網點。
“我覺得這裡的收購價格挺合理,我能接受。”趙阿姨說。
老張則默默地拿起抹布走進屋内,繼續搞衛生。
回收屋有20多個平方,擺放了多層架子,架子上有一隻隻藍色的籮筐,小家電、塑料、玻璃……每個籮筐對應一種品類,邊上有個再生資源商品兌換架,肥皂、洗潔精、毛巾等等生活用品。還有一個休閑區域,居民可以在這裡坐坐喝杯茶,看看電視。
老張說,居民來這裡賣了廢品後,可以選擇錢或者兌換商品,“這些商品都是大超市買來的,質量很不錯哦。”不過,目前為止,兌換商品的居民還不多,主要還是換錢為主。
正說着,一位阿姨牽着一條小狗進了門,老張稱好廢品後,将她的塑料油壺等分門别類放進藍色的筐子裡。
阿姨說,她經常集一些油壺瓶子來這裡賣,“賣掉換來的錢給狗狗買好吃的,改善下它的夥食。”說完,她坐到休閑區,看起了電視。老張則自顧自地打掃衛生。
61歲的老張以前在藥房工作,退休後來到這裡,對屋内的衛生要求很高,“廢品堆在這裡難免會有味道,到了一定的量我讓他們盡快拉走,而且我每天要消兩次毒,所以裡面味道基本聞不到。”
在錢運社區的這個網點裡,除了可回收物交易區、積分兌換區,還有便民醫療站、快遞代收發的功能。
江幹區垃圾分類辦的相關負責人介紹,整個江幹區,像這樣的回收網點共有104個,每個居民小區,1000戶左右就會設置1個回收網點,都是利用社區用房、小區集置點、垃圾房改造用房及老舊小區公共區域集裝箱等空間規劃出來的。6月底前,江幹區要建成150個回收網點,構成杭州模式下的江幹區再生資源回收體系。
該體系通過1個區級“清道夫集團”牽頭運維,9個街道(管委會)引入實體公司具體運作,在轄區各社區、小區建立N個回收網點服務平台,破除以往“散兵遊勇”的回收方式,建立統一的平台,方便老百姓。
之所以取名為“清道夫”集團,是因為它具有城市環境清道夫的功能,将高、低價值可回收物應收盡收。參與實際運作的第三方企業波普環境負責人說:“我們不光提供電器、金屬、紙類、玻璃等高價值可回收物的回收服務,還能回收部分商品包裝袋等低價值可回收物。這部分低價值可回收物在以前隻能作為垃圾丢棄。”
今年以來,江幹區已回收高、低價值可回收物2.9萬噸,一季度生活垃圾總量較去年同比減量22.27%。
目前部分網點還在線上開通微信小程序預約、電話預約等功能,免費上門收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