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者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後漢書.列女傳》。
釋義:有志氣的人不喝盜泉的水,清廉的人不接受帶有侮辱性的施舍。
典故:
志士不飲盜泉之水,源自“孔子過于盜泉,渴矣而不飲,惡其名也”的典故。是說孔子路過“盜泉”,口很渴,但因為泉水的名字為“盜泉”,遂忍耐幹渴,不飲其水。不受嗟來之食,出自《禮記》: 齊大饑,黔敖為食於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履,貿貿然來,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 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