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是怎樣繪制出來的呢?一幅唐卡的繪制過程是一次積累善業功德和對佛法崇拜的行為。請畫師為你繪制,畫師在繪制過程中也要嚴格按照儀軌要求進行。在過去,繪制唐卡除要求僧人或俗人畫師對繪畫技法、畫理純熟外,還要進行各種宗教儀式,頌念經文,奉獻供品或發放布施,上師還通過觀修祈請神靈----智慧之神文殊菩薩進入畫師的軀體之後,才能進行繪制。如果畫的是密宗本尊或護法神,還要根據所畫的本尊或護法神進行入密儀式,觀修等。對畫師的衣食住行也有嚴格要求,在繪制期間嚴禁吃肉、飲酒、吃蔥蒜、近女色;并要進行沐浴潔身等。還對畫師的個人能素質品行有很嚴格的要求,而後進行精心繪制。
具體繪制唐卡的過程是這樣的:根據畫面大小,将白布用繩子繃在特制的木框上,塗上一層膠水,與後用膠水和粘土混合成糊狀塗在布的兩面。待幹後,一邊用布頭沾水塗在布面,一邊用光滑的卵石進行打磨,經反複打磨後,布面平整光滑,幹後就可以起稿。起稿是必須嚴格依據畫佛像的尺度,藏語稱“提康”,意思是線房。任何佛像或做或立都有相應的造像尺度,如果不按尺度,就不能稱其為佛像,也不能開光。起稿一般用燒制的柳木炭條,完成後用淡墨線勾畫定稿,然後就着色、分染、勾色線、最後描金。
繪制完成後請高僧活佛進行裝藏,即在佛像的額、下巴、頸等背面寫上“翁”、“啊”、“哞”藏文或梵文明咒,并有各種彩緞進行裝裱,藏語稱“故夏”,然後送寺廟内請衆僧誦經進行開關櫃儀式,使本尊或佛、菩薩附于面上,才算有了靈氣,才能成為聖物。一幅唐卡才算完成。另外,由寺廟僧人畫師奉命繪制的唐卡,施主為病人康複或家城去世的人進行宗教儀式獻給寺廟的唐卡也很多,有的著名寺廟還收藏有皇帝禦賜的唐卡,這樣日積月累,寺廟就成為唐卡藝術博物館。
繪畫唐卡藏語稱“止唐”,一般是在布上畫的,也有在絹上畫的,用顔色區别的有彩色唐卡,黑底描金的黑唐卡,朱砂底描金的紅唐卡,金底上用朱砂描繪的金唐卡等。用材料區别的有各種綢緞剪貼的堆秀唐卡,織錦唐卡,缂絲唐卡,刺繡唐卡,甚至還有用珍珠串綴而成的唐卡,此外還有在皮革上繪制的唐卡等。
接下來請朋友們欣賞一組編号為138-371058的千手觀音唐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