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散關位于陝西省寶雞市。大散關為周朝散國之關隘,故稱散關。中國關中四關之一。位于寶雞市南郊秦嶺北麓,自古為“川陝咽喉”。秦漢時期(前206年),劉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就從這裡經過。三國時期,曹操西征張魯亦經由此地。據陳壽《三國志》記載:“(建興六年)春,亮複出散關,圍陳倉,曹真拒之。”散關是一個交通樞紐,具有很重要的戰略位置。南宋著名詩人陸遊著有《書憤》其一“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因其扼南北交通咽喉,自古為“川陝咽喉”、兵家必争之地。
大散關:
大散關,亦稱散關。位于寶雞市南郊川陝公路19.5公裡處的清姜河岸。因置關于大散嶺而得名(一說因散谷水而得名)。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遺址、範圍為南起秦嶺梁,北至二裡關。
大散關因重要的戰略地位, 自古以來是關中四大門戶(東有函谷關、南有武關、西有大散關、北有蕭關)之一。不僅如此,因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從古到今,又是文人墨客、達官貴人及普通老百姓遊覽之地。據傳老子西遊遇關令尹喜于散關,授《道德經》一卷。曹操過大散關留下了《晨上大散關》的詩。唐代王勃、王維、岑參、杜甫、李商隐等,特别是宋代陸遊、蘇東坡有關大散關的詩最多,影響也最大。如陸遊的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等等衆多詩句中都提及。伫立關址,縱目遠眺,但見群山疊嶂,古木蓊郁,兩側的山峰如卧牛,如奔馬,又像密不透風的天然屏障。大散嶺下,清姜河激湍奔流。這裡的自然風光特别優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