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各地方媽媽的叫法

各地方媽媽的叫法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8-17 15:47:21

各地方媽媽的叫法(在山西有哪些叫法)1

各地方媽媽的叫法(在山西有哪些叫法)2

近日,上海小學二年級第二學期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語文教科書中,将第24課《打碗碗花》原文的“外婆”改成了“姥姥”,引起網上熱議。上海市教委對此回複稱,根據詞典顯示,“姥姥”是普通話,“外婆、外公”屬方言。這一下,南方的朋友不樂意了,南方都叫“外婆”,為啥要學北方叫“姥姥”?盡管上海市教委已向社會各界緻歉,并将“姥姥”恢複為“外婆”,但也由此引發了一波叫“姥姥”還是叫“外婆”的讨論。

中國地域遼闊,方言衆多,對于“媽媽的媽媽”稱呼南北各地不盡相同。即使在北方也并不都是叫“姥姥”。以山西來說,光從讀音上就有十幾種不同的叫法。那麼,山西各地人都是怎樣叫“姥姥”的?不同的稱謂在地域分布上有哪些特點?本報記者特别采訪了山西大學語言科學研究所副教授餘躍龍為您梳理。

僅山西中西部地區“姥姥”就有多種叫法

在山西中西部地區,“姥姥”的叫法有很多種。記者調查發現,在有些地方“姥姥”的叫法如果當地人不加以解釋,從字面上很難聯想到是“姥姥”。以呂梁地區來說,汾陽、孝義一帶叫“布布”(音)居多,也有叫“伴兒”(音)、“貝貝”(音)的,交城叫“外外”,文水叫“婆婆”,還有一些地區叫“簡婆”的。平遙、介休則稱為“闆闆”(音),聞喜、新绛等地有稱為“舅舍娘”(音)的。

有的地方叫法和“姥姥”接近,在陽曲,有人把“姥姥”稱呼為“娘娘”(兩個娘都為四聲);石樓、永和等地有叫“外婆”的;在昔陽、壽陽、五台等地,大部分叫“姥娘”,但發音略有差異,壽陽叫起來是“姥娘”(娘是平聲),五台叫起來則是“姥娘”(娘是四聲)。值得一提的是,在壽陽,一些四世同堂的家族一般把曾祖一輩,不分男女統稱為“老老”,發音和“姥姥”相同。

據山西大學語言科學研究所副教授餘躍龍介紹,僅山西中西部對“外祖母”的稱謂就有五大類,分别是“姥姥”“姥娘”“婆婆”“簡/簡婆/姐婆”和“外婆”。

對于一些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的稱呼為什麼會用來指代“姥姥”,餘躍龍解釋稱,汾陽、孝義一帶叫“姥姥”發“b”音的,其本字是“婆”,但語音起了變化。“簡婆/姐婆”中的“簡/姐”,其本字應該是“姐”,用以指代娘家親屬。

“姥姥”的叫法并不是晉方言核心區域主流

為什麼山西中西部對“姥姥”的稱謂有如此大的差異性呢?餘躍龍介紹,該地區語言差異性大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保留了不同時代對于“姥姥”的稱呼。山西中西部是研究山西方言的核心區,其語言的存古性可以與南方方言媲美,所以不像北京官話或者中原官話那樣具有一緻性。二是不同地區語言多次沖突的結果,以呂梁地區來說,曆史上鮮卑、羌族、突厥等少數民族在此居住生活過,“姐婆”的叫法可能是少數民族語言的遺留轉化。

那麼,“姥姥”的叫法在山西是主流嗎?“以山西方言來說,對外祖母一般叫‘婆婆’‘娘娘’的居多,‘姥姥’的叫法并不是晉方言核心區域的主流。”餘躍龍表示。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山西境内表裡山河、溝壑縱橫的獨特地勢造就了不同的生活環境和社會形态,最終投射在語言中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方言。但不管是哪種叫法,都是一地的地域文化和語言習慣造成的,絕無對錯優劣之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