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格律詩的鄰對和寬對有什麼區别

格律詩的鄰對和寬對有什麼區别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9-09 04:25:59
前言

古人作詩文,早先沒有太多的規矩,是否押韻全在于随口而來,也沒有嚴格的平仄對仗等等。到了南朝齊梁時期,沈約王融等人作詩時開始研究四聲八病,史稱永明體。于是講究就越來越多了。

《夢溪筆談》中說:

自後浮巧之語,體制漸多,如傍犯、蹉對、蹉,音千過反。假對、雙聲、疊韻之類。詩又有正格、偏格,類例極多。

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對于這幾個詞語都做了解釋,老街借花獻佛,說一說常見的幾個詞語。

格律詩的鄰對和寬對有什麼區别(什麼是古詩中的旁犯)1

一、傍犯

沈括是這樣解釋傍犯的:

如徐陵雲:“陪遊馺娑[sà suō],騁纖腰于結風;長樂鴛鴦,奏新聲于度曲。”又雲:“厭長樂之疏鐘,勞中宮之緩箭。”雖兩“長樂”,意義不同,不為重復,此類為傍犯。《夢溪筆談》

這裡說了兩個“長樂”,均出自于徐陵《玉台新詠》卷首序作。

“厭長樂之疏鐘“,這個長樂指長樂宮,當年韓信就是在這裡被呂後謀殺。”長樂鴛鴦“,對偶”陪遊馺娑“,這個長樂應該是動詞,長久歡樂的意思。

古詩詞中也有,劉禹錫寫給白居易的詩,《蘇州白舍人寄新詩,有歎早白無兒之句,因以贈之》:

莫嗟華發與無兒,卻是人間久遠期。雪裡高山頭白早,海中仙果子生遲。于公必有高門慶,謝守何煩曉鏡悲。幸免如新分非淺,祝君長詠夢熊詩。

明朝楊慎《丹鉛餘錄》中說:

前聯雲:‘雪裡高山頭早白。’後聯雲:‘於公必有高門慶。’自注:‘高山本高;高門使之高也。’亦傍犯之例。”《丹鉛餘錄》

于公必有高門慶。漢丞相于定國幼年,其父親于公安排大家維修闾裡的門,要求修得高大一些,使它能容驷馬駕的高蓋車,将來于家一定有發迹興旺的人。

高門慶,高,使門高,形容詞活用為動詞。與高山的高意思不同。

同一篇詩文中,用了同樣的兩個字(或詞),但是意思完全不同,被稱為傍犯。

格律詩的鄰對和寬對有什麼區别(什麼是古詩中的旁犯)2

二、蹉對

蹉對,詩歌對仗中對應詞位置不同,參差為對。

沈括舉例說:

如《九歌》:“蕙殽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當曰“蒸蕙殽,”對“奠桂酒”,今倒用之,謂之蹉對。《夢溪筆談》

”蕙殽-蒸“,肯定無法對仗“奠-桂酒”,把”蕙殽-蒸“颠倒過來,改為”蒸-蕙殽“就可以了。

蹉對類似于錯綜對,例如李群玉《杜丞相筵中贈美人》首聯:

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雲。

這兩句詩中,”六幅"對"一段","湘江"對"巫山",因為平仄的原因,上下聯内容對仗的詞所處位置不同,錯綜相對。

三、假對

如“自朱耶之狼狽,緻赤子之流離”,不唯“赤”對“朱”,“耶”對“子”,兼“狼狽”、“流離”乃獸名對鳥名。又如“廚人具雞黍,稚子摘楊梅”,以“雞”對“楊”,如此之類,皆為假對。《夢溪筆談》

假對,類似于借音對。

《新五代史·唐莊宗紀上》:“莊宗光聖神閔孝皇帝 ,其先本号朱邪 ,蓋出於西突厥 。”朱邪,即朱耶,這裡是姓氏。朱有朱(紅)色的意思,耶和爺諧音。

赤子,也是名詞,這裡表示人民百姓。但是赤也有赤色的意思,子有兒子子孫的意思。所以說“赤”對“朱”,“耶”對“子”。

“狼狽”、“流離”都是形容人物的狀态。同時“狼狽”又表示野獸,“流離”是枭鸱(貓頭鷹)。

“雞”對“楊”,楊與羊諧音,“雞”對“羊”。

這種利用同字不同意,同音不同意來對仗的方式,即假對。

格律詩的鄰對和寬對有什麼區别(什麼是古詩中的旁犯)3

四、雙聲

如“幾家村草裡;吹唱隔江聞”,“幾家”、“村草”與“吹唱”、“隔江”,皆雙聲。《夢溪筆談》

這個好理解。古人用反切之法标注字的發音,今天我們用拼音來标注。

“幾家”,聲母都是j;“村草”聲母都是,“吹唱”聲母都是ch。

“隔江”用拼音就不對了,用反切法來看。說文解字中,隔,古覈切;江,古雙切。反切法切上字取聲母,“隔江”上字都是古。

相連二字都是同聲母,所以稱為雙聲。

五、疊韻

如“月影侵簪冷,江光逼屐清”,“侵簪”、“逼屐”皆疊韻。《夢溪筆談》

明白了雙聲,就好理解疊韻了。

“侵簪”,在一個韻部,韻母相同。“逼屐”在一個韻部,也是韻母相同。相連二字同韻,稱為疊韻。

這個疊韻,和填詞是使用同一個字來押韻(例《如夢令》中疊韻:知否、知否),不是一回事。

六、正格與偏格

計第二字側入。謂之正格,如:“鳳曆軒轅紀,龍飛四十春”之類。第二字平入謂之偏格,如“四更山吐月,殘夜水明樓”之類。唐名賢輩詩,多用正格,如杜甫律詩。用偏格者,十無一二。《夢溪筆談》

側入,即仄入,就是首句第二個字是仄聲。這種為正格。詩中舉例的是:仄仄平平仄,鳳曆軒轅紀。

平入,首句第二個字是平聲,即:平平平仄仄,四更山吐月。

因為五律首句不押韻為正例,所以沈括沒有提到仄仄仄平平,和平平仄仄平這兩個句式作首句。

沈括還提到,杜甫作詩,正格五律占比八九成,偏格五律隻有一二成。

杜甫的五律有六百首,是不是如此比例老街不清楚,但是正格的确很多,例如杜甫的《陪鄭廣文遊何将軍山林十首》中,偏格隻有這一首:

憶過楊柳渚,走馬定昆池。

醉把青荷葉,狂遺白接䍦。

刺船思郢客,解水乞吳兒。

坐對秦山晚,江湖興頗随。

憶過楊柳渚,平平平仄仄,過,這裡是平聲。

其他九首都是正格,例如:

床上書連屋,階前樹拂雲。

将軍不好武,稚子總能文。

醒酒微風入,聽詩靜夜分。

絺衣挂蘿薜,涼月白紛紛。

格律詩的鄰對和寬對有什麼區别(什麼是古詩中的旁犯)4

結束語

以上的幾種現象,在古詩詞中有的常見,有的不常見。古人總結出來的東西,對現在學習詩詞創作的朋友來說,有的可以遵守,有的不必遵守。

但是了解這些現象,有助于我們更好地欣賞古人作品。

@老街味道

古詩分三種,一看就懂和看注釋才懂,還有一種是以為懂其實未必懂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