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院試:又叫童試,縣級考試,童生參加,考上為生員,即秀才。
2、鄉試:又叫秋闱,省級考試,生員參加,考上為舉人。 明清兩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因在秋八月舉行,故又稱秋闱(闱,考場)。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後發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舉人,第一名叫解元。
3、會試:又叫春闱,國家級考試,舉人參加,考上為貢士。明清兩代每三年在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因在春季舉行,故又稱春闱。考試由禮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總裁,各省的舉人及國子監監生皆可應考,錄取三百名為貢士,第一名叫會元。
4、殿試:國家級考試,皇帝主考,貢士參加,考上為進士 。明、清殿試,分為三甲,第一甲三名,第一名稱狀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皆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若幹名,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若幹名,賜同進士出身。張挂黃榜公布,俗稱為“金榜題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