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魯西南農民方言

魯西南農民方言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8-28 04:36:30

魯西南農民方言(魯西南方言雜談-膠泥)1

含膠泥的黃土

我小時候在魯西南農村長大,那時候還是生産隊時期,我和鄰家的小強、小明是一垡(‘一夥’的方言表述)的人。有一次,是個星期天,我們仨人班垡(‘一塊’的方言表述)到西地裡去薅草(‘割草’的方言表述)。大家都是勤厲(‘勤快’的方言表述)的人,幹活都些(‘很、太’的方言表述)麻利,各人(‘每個人’的方言表述)一口悶(‘一口氣’的方言表述)就薅滿了一糞箕子(‘以前,可挎扛在肩膀上的一種簸箕狀的筐子’)的草。于是我們三人就坐在地頭溝沿的(‘溝邊’的方言表述)陰涼地裡(‘樹蔭下的地方’的方言表述)玩會。

突然,小強發現溝對面的溝幫子(‘溝的斜坡’的方言表述)上有一層約四指厚的醬紅色的泥,就對我倆說:“恁看,那有膠泥,咱挖膠泥,揍(‘做’的方言表述)個玩意(‘玩具’的方言表述)玩,中不?”我倆積極響應,一起翻身下溝,每個人都拿着小鐵鏟奔到那層膠泥的地方,手腳麻利地用鏟去掉膠泥上下邊的黃土,每人挖出一大塊膠泥,掰(方言讀音為bei)掉幹硬的膠泥邊。看着手裡的膠泥,小強說:“我揍個哨子(‘口哨’的方言表述)吹着玩。”小明說:“我捏個印章,刻上我的名字,在作業本子上蓋上我的名,就不用寫啦。”我說:“我笨啊,啥都不會!就捏個小碗吧,喂貓用。”

說幹就幹。小強手巧,揪塊膠泥抟(‘用兩個手掌心相互搓揉一塊小泥蛋,成圓球狀的動作’的方言表述)成一個小琉璃蛋(‘圓球’的方言表述),和個大豌豆一樣,用幹草包起來。然後,又揪塊大點的膠泥,放在兩個巴掌之前、邊擠邊拍(方言讀音為pei),配成一個小餅,用小鏟切成長方形,卷成平放的“?”形狀。接着又拍一個小餅,把“?”型膠泥一邊楞上吐點吐沫,抹一遍,平放到小餅上、粘好。拿過包草的琉璃蛋,放到“?”型膠泥的凹内。之後,在“?”型膠泥的把上,先粘上一根粗草稭稈,當透氣孔,再在這個草上粘一層膠泥片。之後,又拍一塊小餅,蓋在“?型”膠泥的凹面上。最後用小鏟修補一下,終于成了哨子的模的(‘模型’的方言表述)。

小明的印章模子做的較快,揉巴揉巴一塊膠泥,用鏟切成四方的立柱狀。在柱的一面刻字的時候,就比較小心翼翼。隻見他聚精會神,左手拿着膠泥柱,右手捏着小鐵鏟的一角,湊到眼跟前,用鏟一角的尖端,一點一點地刻起來。汗珠子從小明的臉上滾下來啦,印章也刻好啦。我的就比較簡單,使勁搓揉一塊膠泥,比較軟乎了,就拍一張大餅子,邊捏邊攏起來,成了碗狀;然後又搓揉一個細泥條,做碗底,粘上就中啦。

我對他倆說:“恁倆去找柴火,我來做個小燒窯。”他倆就奔地頭邊上的麥稭垛跑去。我選一個平整的溝沿,用鏟拍結實一塊溝幫子(‘溝的斜面’的方言表述),用鏟挖成“U”型的圓筒,在圓筒下邊,順着溝幫子的斜面,平掏一個洞做燒火的地方。然後,用小鏟一點一點地,把圓筒的底面削成倒錐形,形成薄一些的窯底。我又找來一個樹圪棒(‘一節樹枝’的方言表述,樹讀音為fu),小心翼翼地透一個合适的小孔,方便下邊的煙火和風鑽進來。然後,我把仨人做好的模子小心放進窯裡,用草隔開,上邊有蓬上一些草,最後在溝裡水邊挖塊漬泥(‘淤泥’的方言表述)“,拍成餅,接着用樹圪棒捅個窟窿眼當煙筒,做窯蓋蓋上。

萬事齊備,隻欠柴火了。不大會,他倆抱一堆麥稭回來了,小明還在地裡幹活的大人那裡借來了洋火(‘火柴’的方言表述)。于是我們嬉笑着引着火(‘點着火’的方言表述)開始燒窯...約莫(‘估計’的方言表述)着燒好了,就掀開燒得些硬的蓋子,拿出裡面的三件東西。一看,我就傻眼了,我的碗都裂口子了,不能用了。不過,小明的印章也裂璺了,但沒有破壞字面;小強的哨子燒得比較好,一吹還真響了。一陣忙活,他倆都有收獲了,就我白忙活了,對他倆說:“也熊吧(‘算啦、散夥吧’的方言表述)!不搗鼓啦,咱回家吧。”

近期,我翻看《夢筆溪談》時,看到一段“慶曆中,有布衣畢升,又為活闆。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先設一鐵闆,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欲印,則以一鐵範置鐵闆上,乃密布字印,滿鐵範為一闆,持就火炀之;藥稍熔,則以一平闆按其面,則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常作二鐵闆,一闆印刷,一闆已自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闆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數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餘印,以備一闆内有重複者。不用,則以紙帖之,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不以木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訖再火令藥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介紹,說的是畢昇的活字印刷術。使我想到,古人就能用膠泥刻字,還能燒得些好,而我小時候的嘗試卻失敗得很,咱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和技能。也想到,幹事情要用心,象故事裡的小強,聽說在家鄉一直好心幫助人,如今威望很高,都評上縣裡的先進個人了;小明一直學習很好,如今也當上某個地方的縣長了,隻有咱這毛手毛腳之人,還在這裡編故事、爬格子。

上述中的“膠泥”一詞,《漢語詞典》給出的意思是“拼音 jiāo ní,含有水份的粘土”。膠泥一般是指河流沉積物經強壓,潮濕的環境形成的,具備很強的粘合性能的泥狀塑性固體。魯西南方言口語裡的“膠泥”也是說的這個意思,也是指一種夾雜在黃土層中的一層層醬紅色又粘又硬的粘土。以前,當地的藝人,好用膠泥燒制小孩的玩具和能吹響的小動物,拿到集市上去買賣,不知現在還有人鼓搗這個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