崴腳後需要康複嗎?
不知道崴過一次腳的你,之後是否很容易再次崴腳?
踝關節扭傷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損傷之一,踝關節側副韌帶(崴腳)損傷約占所有運動損傷的15%。
那麼,踝關節為什麼這麼容易受傷呢?
踝關節之所以容易扭傷,是因為它通常是外側受損,踝關節的結構決定它的外側韌帶相對來說是比較薄的,内側韌帶是比較厚的。
再加上外側腓骨比較長,雖然會更加靈活,但是穩定性會差一些。
踝關節側副韌帶損傷分為3度
Ⅰ度損傷為輕度扭傷,側副韌帶僅有扭傷而無撕裂,輕度腫脹。
Ⅱ度損傷為中度扭傷,側副韌帶有部分撕裂,中度腫脹。
Ⅲ度損傷為重度扭傷,側副韌帶完全撕裂,嚴重腫脹,患肢不能負重。
那麼怎樣才能避免再次崴腳呢?崴腳之後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嗎?
答案是——
崴腳之後需要系統的康複治療,才能盡可能的減少再次崴腳的發生。
接下來我們将從物理因子治療、肌力訓練、本體感覺訓練和平衡功能訓練四個方面來闡述。
1、物理因子治療
在崴腳後的腫脹初期,我們可以選擇到康複科進行微波、超短波、超聲波等(這種治療效果遠遠超過其它熱敷方法)物理因子治療來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除腫脹。
2、肌力訓練
① 踝泵訓練
在受傷後的2-6周,為了緩解腫脹,首選的動作就是踝泵運動,踝泵運動就是繃腳和勾腳交替運動,這個動作既能加速組織循環消腫,又能保證在關節制動的情況下維持它的活動範圍。在不引起疼痛的情況下,還可以增大活動範圍做360度的運動。
② 抗阻訓練
在腫脹消失後,可以在之前踝泵訓練的基礎上加上一定的阻力,這個阻力可以是彈力帶、mini帶,或者是手施加的阻力。在做背屈、跖屈的基礎上,還可以增加内翻、外翻的力量。
③ 提踵訓練
提踵訓練就是踮腳尖訓練,提踵訓練可分為3種強度。
第一種是坐在椅子上的提踵
第二種是站立提踵,維持3-5秒再下落
第三種也是難度最大的一種,在手持重物情況下提踵
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合适的動作。
3、本體感覺訓練
① 在平地上,單腳站立
② 在平地上,閉眼,然後單腳站立
③ 在軟墊上,單腳站立
④ 在軟墊上,閉眼,然後單腳站立
4、平衡能力訓練
在崴腳後的8周,這時腳踝的負重能力基本恢複,需要進一步提高的是平衡能力。可以做的訓練是時鐘練習。患側腳着地,另一隻腳分别指向不同的方向,腳尖點地即可,就像時鐘一樣。訓練過程中注意身體不要有較大的晃動。
# 溫馨提示
以上訓練因人而異,如果你已經出現崴腳,根據實際情況,請咨詢專業的康複醫師和康複治療師進行更加系統的治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