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評劇和京劇的區别,評劇是哪個省的地方戲

評劇和京劇的區别,評劇是哪個省的地方戲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8-21 21:47:17

  衆人皆知元代是一個戲曲繁盛的朝代,而我們如今的許多地方戲劇等等也都是根據此延續下來的。所以大多數戲劇在外行人看來都有着很多相似之處。本期戲曲大全一起了解一下評劇和京劇的區别。

  評劇,是流傳于中國北方的一個戲曲劇種,是廣大人民所喜聞樂見的劇種之一,位列中國五大戲曲劇種。曾有觀點認為是中國第二大劇種。清末在河北灤縣一帶的小曲“對口蓮花落”基礎上形成,先是在河北農村流行,後進入唐山,稱“唐山落子”。20世紀20年代左右流行于東北地區,出現了一批女演員。

  20世紀30年代以後,評劇表演在京劇、河北梆子等劇種影響下日趨成熟,出現了李金順、劉翠霞、白玉霜、喜彩蓮、愛蓮君等流派。1950年以後,以《小女婿》、《劉巧兒》、《花為媒》、《楊三姐告狀》、《秦香蓮》等劇目在全國産生很大影響,出現新鳳霞、小白玉霜、魏榮元等着名演員。現在評劇仍在華北、東北一帶流行。

  京劇,也稱“皮黃”,由“西皮”和“二黃”兩種基本腔調組成它的音樂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調(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時間是在1840年前後,盛行于20世紀三、四十年代,時有“國劇”之稱。現在它仍是具有全國影響的大劇種。它的行當全面、表演成熟、氣勢宏美,是近代中國戲曲的代表。

  中國京劇是中國的“國粹”,已有200年曆史。京劇之名始見于清光緒二年(1876)的《申報》,曆史上曾有皮黃、二黃、黃腔、京調、京戲、平劇、國劇等稱謂,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安徽四大徽班進京後與北京劇壇的昆曲、漢劇、弋陽、亂彈等劇種經過五、六十年的融彙,衍變成為京劇,是中國最大戲曲劇種。

  評劇在民間說唱蓮花落和民間歌舞蹦蹦的基礎上發展而成,原來形式單調,經成兆才等藝人改革,将第三人稱改為第一人稱,由演員扮演劇中人;以蹦蹦音樂為基礎,吸收冀東民間音樂素材,創造出行當使用的唱腔;采用全套的河北梆子樂器伴奏,故取名平腔梆子戲。

  評劇在現代戲的創作演出方面,影響很大。評劇在華北、東北及其他一些地區流行很廣,是廣大人民所喜聞樂見的劇種之一。評劇的前身是蓮花落,原名“平腔梆子戲”、“京東第一平腔梆子戲”,簡稱“平劇”,俗稱“唐山落子”、“蹦蹦戲”,關外有“奉天落子”的稱謂。蓮花落這種民間說唱藝術曆史悠久,流域甚廣,大江南北,長城内外都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