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歇後語: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的由來

歇後語: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的由來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8-17 22:43:38

  耳雅在《SCI迷案集》裡寫過一句話:“級别的不同直接導緻無法溝通無法理解,所謂的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隻是用來安慰蠢人的廢話,事實上,三百個臭皮匠,也不會理解孔明先生究竟是在想些什麼。”本期民間故事就将為你講訴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的由來。

  話說有一天,諸葛亮到東吳作客,為孫權設計了一尊報恩寺塔。其實,這是諸葛亮先生要掂掂東吳的分量,看看東吳有沒有能人造塔。那寶塔要求非常高啦,單是頂上的銅葫蘆,就有五丈高,兩千多公斤重。孫權被難住了,急得面紅耳赤。後來尋到了冶匠,但缺少做銅葫蘆模型的人,便在城門上貼起招賢榜。時隔一月,仍然沒有一點兒下文。諸葛亮每天在招賢榜下踱方步,高興得直搖鵝毛扇子。

  那城門口有三個擺攤子的皮匠,他們面目醜陋,又目不識丁,大家都稱他們是醜皮匠。他們聽說諸葛亮在尋東吳人的開心,心裡不服氣,便聚在一起商議。他們足足花了三天三夜的工夫,終于用剪鞋樣的辦法,剪出個葫蘆的樣子。然後,再用牛皮開料,硬是一錐子、一錐子地縫成一個大葫蘆的模型。在澆銅水時,先将皮葫蘆埋在砂裡。這一着,果然一舉成功。諸葛亮得到銅葫蘆澆好的消息,立即向孫權告辭,從此再也不敢小看東吳了。

  三個醜皮匠,勝過諸葛亮的故事,就這樣成了一句寓意深刻的諺浯。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三個普通的人智慧合起來要頂一個諸葛亮。其實,臭皮匠和諸葛亮是沒有絲毫聯系的,皮匠實際是裨将的諧音,裨将在古代是第副将這句俗語原意是指三個副将的智慧合起來能頂一個諸葛亮。後來,在流傳過程中,人們竟把裨将說成了皮匠。

  另一種說法,來自于小學語文課本一篇名為《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的文章。文章中寫到諸葛亮帶兵過江,江水湍急,而且裡面多是突出水面的礁石。普通竹筏和船隻很難過去,打頭陣的船隻都被水沖走觸礁沉沒,諸葛亮一籌莫展,也想不出好辦法,入夜來了3個做牛皮活的皮匠獻策。告訴諸葛亮買牛,然後把牛從肚皮下整張剝下來,封好切口後讓士兵往裡吹氣,做成牛皮筏子,這樣的筏子不怕撞,諸葛亮按此方法嘗試并順利過江。之後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這句民間諺語廣為流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