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是《春秋》,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是?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是《春秋》。
《春秋》,即《春秋經》,又稱《麟經》或《麟史》,中國古代儒家典籍“六經”之一。也是周朝時期魯國的國史,現存版本由孔子修訂而成。
《春秋》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經典之一且為十三經中篇幅最長的,在四庫全書中列為經部。記述範圍從公元前722(魯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
《春秋》用于記事的語言極為簡練,然而幾乎每個句子都暗含褒貶之意,被後人稱為“春秋筆法”、“微言大義”。
後來出現了很多對《春秋》所記載的曆史進行補充、解釋、闡發的書,被稱為“傳”。代表作品是稱為“春秋三傳”的《左傳》、《公羊傳》、《谷梁傳》。
後世影響:它的編年體例,為史學三大體例之一,“系日月而為次,列時歲以相續”,垂範千秋,繼之者衆,《資治通鑒》最稱出類拔萃。
它的私修性質,打破了官方對史學的壟斷,成為諸子百家争鳴的先聲。而“二十六史”中,私修者多達三分之一,亦可說是受其引領所緻。
它的春秋筆法,姑且不論有多少後人穿鑿附會之處,但其本身所彰顯的史學精神卻勿庸置疑,那便是勇敢無畏,剛直無私。中國史脈能綿延至今而不斷,與孔子當初所賦予的那股堅韌之氣息息相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