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古代最大的樂器是什麼?千年編鐘威武

古代最大的樂器是什麼?千年編鐘威武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8-23 05:58:45

  中國古代沒有互聯網,沒有一系列的電子産品,因此娛樂也不可能像現在一樣這麼豐富,但是,不管在你哪個時代,都有自己的娛樂方式,在古代,最常見的娛樂方式就是唱歌跳舞奏樂器。因此在古代就有很多的中國式樂器的誕生。本期的民族文化帶你去了解古代最大的樂器是什麼?

  編鐘簡介

  編鐘,中國古代漢族大型打擊樂器,編鐘興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戰國直至秦漢。它用青銅鑄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圓鐘按照音調高低的次序排列起來,懸挂在一個巨大的鐘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錘和長形的棒分别敲打銅鐘,能發出不同的樂音,因為每個鐘的音調不同,按照音譜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樂曲。引在木架上懸挂一組音調高低不同的銅鐘,由古代侍女用小木槌敲打奏樂。

  根據文獻記載和出土文物,發現中國在西周時期就有了編鐘,那時候的編鐘一般是由大小3枚組合起來的。春秋末期到戰國時期的編鐘數目就逐漸增多了,有9枚一組的和13枚一組的等等。1957年,在我國河南信陽城陽城址出土的第一套編鐘13枚演奏的東方紅樂曲随着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唱響太空。

  編鐘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打擊樂器,是鐘的一種。編鐘興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戰國直至秦漢。編鐘由若幹個大小不同的鐘有次序地懸挂在木架上編成一組或幾組,每個鐘敲擊的音高各不相同。由于年代不同,編鐘的形狀也不盡相同,但鐘身都繪有精美的圖案。

  編鐘最早出現在商代,當時多為三枚或五枚一組,能演奏旋律。商代編鐘造型别緻,橢圓形,鐘的表面有簡單的獸面紋飾。

  編鐘西周中晚期,編鐘已由三枚或五枚發展為八枚一組,能發出相隔一個小三度或大三度音程的兩個音級。當時編鐘經常用于宮廷宴會,被稱為“鐘鼓之樂”。

  至春秋中晚期,又增為九枚一組或十三枚一組。

  秦漢以後,在曆代宮廷雅樂中所使用的編鐘多呈圓形,形制上有了很大改變,且每鐘隻能發出一個樂音。在經曆了500多年黃金時代後,它由盛而衰。

  到了隋唐時期,編鐘除在“雅樂”中使用外,還用于隋“九部樂”和唐“十部樂”中的“清樂”和“西涼樂”,很少流傳民間。唐代詩人在作品中曾描繪編鐘聲音宏亮、铿锵悠揚、悅耳動聽的妙響。

  自宋以後至清代,編鐘鑄造技術鮮為人知,鐘樂也漸被淘汰,清代宮廷中所鑄編鐘,不僅其形制與傳統編鐘不同,其音律更是相去甚遠。

  起源

  早在3500年前的商代,中國就有了編鐘,不過那時的編鐘多為三枚一套。後來随着時代的發展,每套編鐘的個數也不斷增加。古代的編鐘多用于宮廷的演奏,在民間很少流傳,每逢征戰、朝見或祭祀等活動時,都要演奏編鐘。

  原理

  編鐘的發聲原理大體是,編鐘的鐘體小,音調就高,音量也小;鐘體大,音調就低,音量也大,所以鑄造時的尺寸和形狀對編鐘有重要的影響。

  象征

  在中國古代,編鐘是上層社會專用的樂器,是等級和權力的象征。曾侯乙編鐘上還标有和樂律有關的銘文2800多字,記錄了許多音樂術語,顯示了中國古代音樂文化的先進水平。編鐘音樂清脆明亮,悠揚動聽,能奏出歌唱一樣的旋律,又有歌鐘之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