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的商山,因商山四皓而聞名四海。商山四皓碑林園内埋葬了四位老先生,這四位老先生淡泊名利,甘于終老山林的高風亮節為古今的士人所推崇。本期的商洛文化就讓我們去了解位于丹鳳縣商山四皓碑林園尋找這四位先賢的印迹。
商山四皓碑林園,位于丹鳳縣城西,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園内巨冢羅列,古柏環繞,碑石林立,埋葬着二千多年前秦朝的四位博士:即:周術、吳實、崔廣、嚴秉,四位老人皆因品行高潔、銀須皓首,避秦焚書坑儒而隐居商山,世稱“商山四皓”。後因匡定漢室有功而拒不受封,仍隐居商山,死後漢孝惠帝親自立碑“文官下轎,武将下馬”,召令百官四時掃墓,以示尊敬。碑林園位于丹鳳縣城西7.5公裡的商鎮新街西段,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穴的清貧生活,曾賦有着名的《采芝操》,流傳于後世。至今在商鎮龍駒一帶,民間在春節扮“故事”、“社火”中仍保留着歌唱四皓的“四魔女”(四皓的四個女兒)燈舞。
曆代過往文人騷客在商山留有詩文百餘篇(首),盛贊四先生淡泊名利,堅持道德操守的高風亮節。唐代大詩人李白的《過四皓墓》、白居易的《谒四皓廟》等贊四皓名篇,更是脍炙人口,千古流傳。為了将四皓先生的高風亮節昭示啟迪後人,已将這些古詩詞文與曆史文物、書法雕刻藝術融通一體,于2003年11月建成四皓碑林園。
總投資1600萬元的四皓碑林園二期開發工程,占地面積20畝。将開發建設的80米長、30米寬四皓古建文化區,向南直達312國道。将從根本上改善四皓景區的面貌,擴大“商山四皓”規模,增添新的曆史文化内涵,打造“商山四皓”文物旅遊品牌。
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明。商洛的商山,也因為商山四皓而名揚四海,這四位老先生淡泊名利,甘于終老山林的高風亮節為古今的士人所推崇。今天的魅力商洛就讓去位于丹鳳縣商山四皓碑林園尋找這四位先賢的印迹。
驷馬高蓋,其憂甚大;富貴之畏人兮,不如貧賤之肆志。
這四句詩是四皓先生自作的一首詩歌,表達了功成身退、有功不居,不謀取高官厚祿、甘願終老山林,來修生養性的這種高尚的品質,為後人廣泛傳頌。
商山四皓,指的是秦末漢初(公元前200年左右)的東園公、甪裡先生、绮裡季和夏黃公四位着名學者。他們不願意當官,為躲避秦王朝的暴政而隐居商山,采食商芝,栖身洞穴,出山時都80有餘,眉皓發白,故稱“商山四皓”。西漢建立,劉邦久聞四皓大名,曾請他們出山為官,而遭拒絕。但當劉邦要廢掉太子劉盈之時,四皓又出山幫助劉嬴,挽救皇權于動蕩之中。當太子劉赢稱帝後,要封四皓高官時,他們卻又婉言謝絕,重新又回到商山,繼續過起了清貧的隐居生活。
商山四皓死後,葬于商山腳下。如今,四位老先生的墓冢依然保存完整。曆代過往商山之文人騷客盛贊四先生高風亮節、淡泊名利的詩詞被刻成碑文,供遊人品評。從這些曆代文人留下的題文賦詩當中,仍然體味到商山四皓留給一種不經榮辱的超凡境界。
相關傳說
商山四皓碑林園大門漢王十二年四月,高祖崩于長樂宮。五月,太子劉盈繼位為漢惠帝。劉盈稱帝後,呂後為四皓封官,四皓不受,仍回商山,繼續過着清貧的隐逸生活。裡先生夫人沙氏攜兒子鳳翔、兒媳馬氏跋山涉水,來到商山定居。1987年3月,筆者在商州南秦川一周姓農民家中收集到《周氏家譜》一部四冊,該譜世系引載:“始祖諱術,原會稽裡村人,因地以為号,官秦博士,避亂隐商山。厥後漢高祖混一區宇,以禮為羅,義不為臣,上所不能緻者四人,裡先生其一也!二世祖鳳翔同夫人馬氏,裡夫人沙氏,詣上洛商山之麓,見始祖遂家焉,蔔居于東廓之柳林巷。”現已傳至八十世孫。其他三人東園公、夏黃公、绮裡季的家眷也先後來商山,同其定居,繁衍後代。
四皓已過世兩千餘年了。兩千年來,人們對其贊譽有加。現存詠四皓詩文三百餘篇。尤以唐、宋時期居多。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鄭闆橋,稱頌《四皓》:“雲掩商於萬仞山,漢庭一到即回還。靈芝不是凡夫采,荷得乾坤養得閑。”詩雖簡短,卻道出了“四皓”的精神。當然,也有貶斥“四皓”的,如唐代詩人杜牧在《題商山四皓廟一絕》中寫道:“呂氏強梁嗣子柔,我欲天性豈恩仇?南軍不袒左邊袖,四老安劉是滅劉。”清康熙元年,商州知州王廷伊對四皓既贊又嘲,他在《贊四皓》一詩中寫到:“避亂遠離秦世網,立功不绾漢王綸。向來屈指行藏事,羞殺呈身識面人。”稱頌四皓有功不居的高節,但他又賦詩《嘲四皓》:“須似霜花鬓似銀,采芝商嶺合終身。一朝羽翼漢皇祚,終是留侯門下人。”日本國漢學愛好者亦有“四皓”詩:“紫芝産商山,四皓采而餐。自上劉家屋,入詩入畫卷。”(劉家屋:指“四皓”觐見劉邦。)近年來,丹鳳縣政治協商委員會在商洛市文管會支持下,籌資20萬元,重新整修“商山四皓”墓,并向國内外書畫名家征集反映商山四皓的詩詞書畫作品,勒石為碑,計劃立碑60多面,組成“四皓碑林”,着名畫家朱乃正的《四皓采芝圖》将線刻于大理石上。商山四皓墓漢式門樓已告竣工,正在進行後續工程。不久,将以嶄新的面貌向遊人開放,以展現“四皓古陵”風采。
相傳四老登上商山,隻見千山蒼蒼,四野茫茫,泉石青幽,草木含情,比起繩繩嗡嗡的京都鹹陽,真是人間淨土。這兒聽不到刀槍鼙鼓的驚鳴,看不見殘暴無道的殺戮,見不到争寵鬥勢的惡棍,覺不到爾虞我詐的寒慘,也沒有賣官賣爵的小人,遂決心“岩居穴處”,“紫芝療饑”,在商山隐居下來。四皓在商山避秦隐形不久,劉漢王朝統一了天下。當漢高祖劉邦要廢掉太子劉盈,另立趙王如意時,劉盈的母親呂後經張良策劃;約請四皓出山。“偕入漢廷,一語吾主”,改變了劉邦廢太子的初衷,終使劉盈做了漢惠帝,四皓也被封位賢人。劉盈登上帝位後,四皓重新歸隐山林,四人退隐江湖,不問世事,不想參與宮庭争鬥。他們過着采食商芝,栖身洞穴的清貧生活,曾賦有着名的《采芝操》,流傳于後世。至今在商鎮龍駒一帶,民間在春節扮“故事”、“社火”中仍保留着歌唱四皓的“四魔女”(四皓的四個女兒)燈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