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獨具民族特色的羌族祭山會

獨具民族特色的羌族祭山會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9-07 19:44:06

  我國是個多山的國家,很多地區的人民都是靠山而居,無論是綿延的山丘還是陡峻的高山,對于山裡的居住者來講都有着特别的意義。在羌族,人們為祈求豐年,會舉行隆重的祭山會,祈禱風調雨順,答謝天神賜予五谷豐登。祭山會是非常有意思的少數民族習俗,也是羌族文化重要的節日。

  祭山會又名“山王會”、“山神會”、“轉山會”、“塔子會”、“祭天會”、“還原會”,是羌族保留至今的傳統祭會。是祈禱天、地、人間諸神,保佑羌人六畜興旺、五谷豐登、森林茂盛、地方太平、百事順遂的宗教活動,在四川省北川縣青片鄉一帶羌族聚居區寨子仍保留着這種習俗。

  祭山會一般由村寨舉行,因羌族分布在四川省阿壩州的茂縣、理縣、汶川、及綿陽市的北川縣一帶,農事季節不同,或因部落不同,祭山會的日期也不相同。在農曆二月或四月或六月或八月,擇一即日舉行。各地祭山會時間不統一,有的在四月、有的在八月,每年舉行一次或二、三次,本意是祈禱豐年或“還原”,現在成為傳統節日。整個活動程序複雜,有“神羊祭山”、“神牛祭山”和“吊狗祭山”三種方式。

  這天,每家房屋頂上插杉枝、室内神台上挂剪紙花、點松光、燒柏枝。各寨羌民殺牛殺羊祭山,跳鍋莊、飲酒吃肉,盡歡而歸。“釋比”(端公)敲皮唱史詩還要表演裸腳踩踏燒紅的鐵鍋和犁铧的絕技。一些地方在祭山之後還要祭路三天,禁止上山砍柴、割草、挖藥、狩獵等。羌族一般春天舉行轉山會,秋天進行歌仙會。祭祀儀式一般由羌族端公主持。

  祭祀的場所一般在寨子附近的山坡上,設有一高約二米的石塔,塔頂上有幾塊白石,代表天神、山神、樹神。塔的周圍環繞蒼翠的“神林”,栽有松、柏、青杠等樹種。

  祭山會形式

  巫師釋比穿戴非常講究,要戴猴頭帽,戴念珠、手執神杖,主要的法器是羊皮鼓。祭山會的祭品,一般為宰殺後的羊、狗和雞。三年一輪的“大祭”,要以宰殺神牛(牛)為祭。祭山會圍繞天神塔進行祭祀活動,天神塔高約3——4米,狀如錐形,頂端有一塊較大的白石,周圍放數塊小白石,以象征其民族信仰的各個神位。

  祭山會首先由釋比領衆人圍塘而轉,口念封山、育山、敬山的經典。如果是三年一次的祭山會,衆釋比還要為古羌部族、古羌部族的遷徙、部落英雄而誦經,時間時間長達1—2天。

  祭山程序極為複雜,所獻犧牲品因各地傳說不同,圖騰不同而有差異,大緻可分“神羊祭山”、“神牛祭山”和“吊狗祭山”三種。大典多在神樹林一塊空壩上舉行。一些地方祭山後還要祭路三天,禁止上山砍柴、割草、挖苗、狩獵等。

  吊狗祭山

  羌族祈求來年豐收所舉行的傳統祭山儀式,流行于土門一帶,多用白狗,由鄉約(會首)喂肥,故唐稱羌人為“白狗羌”或“吊狗羌”,儀式均在春夏舉行。祭山時點篝火,在白石神台前燒柏枝,“許”在杉樹枝上綴紙花、紙旗插在神台上,然後頭戴猴皮帽,身披豹皮法衣,手敲皮羊皮鼓,口念咒詞祈求天賜吉祥。主持人将白狗裝進一大背兜内,羌民依次給狗饋贈食物再封背兜口,用繩子将背兜高吊樹枝上,7天後派人上山取狗,如白狗安危無恙,便是一年吉祥的預兆;如白狗已死,意味着災害嚴重。

  宰雞祭山

  端午節縣内一些羌寨有宰雞祭寨邊白石塔的儀式。祭祀時将雞血灑在白石頂端或供有牛、羊頭的周圍,再燃起柏香樹枝;也有淋雞血,再将兩根挂着五彩紙條的森竿分别插地邊和房頂的小塔上。此時“許”邊敲羊皮鼓邊唱祝詞,圍着塔子轉,人們山呼助威,跳起祭山莎朗。每逢天旱,各戶派人到高山“龍池”地殺雞、鳴求雨,或進行搜山,禁止上山砍柴、狩獵、挖藥材,以順天意。若仍不降雨,則進行大規模的求雨儀式,參加者均為已婚婦女,在白石塔前哭訴,唱祈雨歌曲,以感應雨水降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