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民族經過許久的傳承,在不斷的創新與彌補不足中流傳下來許多的文化,隻是有的是廣為人知,而有的卻是名聲不顯。而蒙古族作為馬背上的民族,又有什麼藝術文化呢?
那麼,下面随小編一起來看一下蒙古族文化吧!
“呼麥”,是蒙古族特有的單人發出多聲部唱法的高超演唱形式,是一種“喉音”藝術。呼麥是運用特殊的聲音技巧,一人同時唱出兩個聲部,形成罕見的多聲部形态。呼麥發聲原理特殊,有時聲帶振動,有時不振動,是用腔體内的氣量産生共鳴。假聲帶也随之震動。演唱者運用閉氣技巧,使氣息猛烈沖擊聲帶,發出粗壯的氣泡音,形成低音聲部。在此基礎上,巧妙調節口腔共鳴,強化和集中泛音,唱出透明清亮、帶有金屬聲的高音聲部,獲得無比美妙的聲音效果。
呼麥唱法是在特殊的地域條件和生産、生活方式下産生的,其發聲方法、聲音特色比較罕見,不同于舉世聞名的蒙古族長調的唱法,聲樂專家形容這種唱法是“高如登蒼穹之颠,低如下瀚海之底,寬如于大地之邊”。2006年5月20日,蒙古族呼麥經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09年10月1日,蒙古族呼麥成功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其代表作有《特斯河贊歌》、《溫柔的諾爾瑪》、《成吉思汗頌》、《阿拉泰頌》、《甘地樹》、《四歲的海骝馬》、《四座山》、《白色的阿布噶山》、《山峰》、《蒙古人》等。
您可能還喜歡:
米闊魯節是鄂溫克族的豐收節日
壯族文化元素有哪些,你知嗎?
展現蒙古族美麗的蒙古族語言文化
吾昔節為普米族的傳統隆重節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