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四面環海。全年降水充足,氣候濕潤。而台北是台灣第一大城市,台北雖然比不上大陸的城市那麼大。但是還是擁有很多不一樣的特點景點。想要了解台北文化中不一樣的地域風情,就随小編到本文看看這些台北特色景點吧!
1、北投溫泉博物館
台灣北投溫泉博物館在距台北市20公裡的北投區中山路2号,塬是1913年興建的台北北投溫泉公共浴場,整體建築采用日式木結構,背靠青山,曲徑通幽,花木扶疏,造型有新穎别緻、古色古香的英國鄉間别墅風格。一踏入,仿佛又回到過去。1997年,在熱心人士的積極奔走下,被定為台灣叁級文物古迹并改建為北投溫泉博物館。
北投溫泉博物館是一座兼顧北投曆史,并蓄了溫泉介紹的開放場所。順着木階梯下到地下一樓(也就是實際上的一樓),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央的溫泉浴池,當年曾經是東亞最大的溫泉浴場,今日看來,仍有幾分的氣派與宏偉,幾乎就是一個遊泳池的大小;浴池四周是一個個拱形的牆,十足羅馬公共澡堂風味。
遙想當年,在溫泉浴池中盡情舒展、沿着木階梯到二樓的榻榻米坐着吹風,有時候山岚會悄悄地流進來一起共樂,不管有沒有歌舞的演出,那都是一種惬意、一種閑适。現在,隻能在文獻中找到相關文字、或在參觀博物館的過程中,凝想。兩旁的小室、回廊,展示介紹溫泉的文物與曆史:奇形怪狀的溫泉管、池磚,台灣與世界的溫泉地,對于酷嗜泡溫泉的一族,真是福音一樁。
2、台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
北投圖書館,被Flavorwire.com選為全球最美的25家公立圖書館,這也是台灣唯一入選的圖書館。 北投圖書館,是一個打破台灣傳統圖書館的綠建築,營造出截然不同的閱讀空間,一、二樓延伸出去的閱讀平台,映着遠處山景,可以享受迎面而來的徐徐微風,閱讀的氛圍充滿自然野趣。
圖書館的角色不再隻是考試前的K書中心、它的建築也可以不是冰冰冷冷的鋼筋水泥。在發現了台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後,我想,對圖書館的既定印象都會大大改觀。 溫泉常年為伴 散發特有靈氣 「北投」,因為有溫泉,常年處于熱氣氲氤中,營造出一股特别的靈氣,早年被平埔族凱達格蘭族人稱為「女巫」。
自從捷運淡水線取代了原本的鐵路,便捷的交通網絡讓北投與台北的距離頓時拉近,伴随一路更叠後退的窗外景緻,再轉搭新北投支線,走出捷運站正對着的正是已經有近百年曆史的「北投公園」,草木扶疏、綠意盎然的北投公園,一草一木均取自大自然,渾然天成的蓊郁,再以人工稍加整理,即成了各種動植物樂于栖身的綠色天堂。
公園内的噴水池,也一度因金城武與梁詠琪主演的【向左走向右走】而聲名大噪。北投社大柯冠彰老師解說,公園内其實很少見到一連三個噴水池,而北投公園内的噴水池除了觀賞造景外,其實最重要的功能,還肩負着北投居民自來水管線的調節作用,因為必須釋放水道過大的壓力,所以在自來水道興建之初便同時造了三座噴水池,于是造成現今所見間歇性的天然噴泉池。
圖書館綠建築 外型如大樹屋 而隐身在一片綠意之内的,是一棟遠看不顯眼,走近卻令人眼睛一亮的大型樹屋,地下一層,地上二層,總面積有六百五十坪的圖書館,從各個角度看都有不同的面貌,有人說像是一艘船、也有人說像森林裡的小木屋,就是不像圖書館,也許正因為不像圖書館。
每到假日反倒成了觀光客絡繹不絕的觀光勝地,分館代主任繁運豐就千交代萬交代,别在假日造訪以免壞了閱讀的興緻。這也難怪,一個打破台灣傳統圖書館的舒适綠建築,營造出了截然不同的閱讀空間,自然而然被當成了新興的觀光景點,在網路世界中呷好道相報,一傳十、十傳百。
一進入北投分館,整體建築都以木造及大型落地窗構成,特别以一一0公分的木制矮櫃陳列書架,提供了空間上的絕佳通透性,免掉了傳統圖書館内高聳入天、充滿壓迫感的大型書架。館藏内容是以生态保育類為主,繁主任說,約二萬冊的藏書,借閱量高達一萬五千冊,等于隻剩下二五%的書,所以書架上看起來空空如也。
不過,為了解決空間不足及藏書量過少的問題,台北市立圖書館目前均透過「館際合作」的方式,提供預約服務,民衆由館藏目錄中均可查詢到想要借閱的書籍,隻要提出預約申請,就可以在居住所在地最鄰近的分館取書,市圖各分館均扮演了方便閱讀的好鄰居,提供了閱讀無界限的免費服務。
3、地熱谷
地熱谷位于 北投區 新北投公園旁,昔稱「地獄谷」,地熱谷是一個硫氣及溫泉的出口,泉溫頗高且水量大,硫磺氣由地下噴出,蒸氣彌漫;遊客可以以容器盛雞蛋、鴨蛋放入溫泉中,品嘗起有另一種味道。因硫磺溫泉對 皮膚病有療效,在地熱谷入口處旁,水溫較低的水溝,常可見許多民衆脫掉鞋将雙腳浸泡在含硫磺的泉水中,不過,這裡的土質松軟,湧出的硫磺水溫度很高。
地熱谷位于台北市北投區北投公園旁,與捷運淡水線新北投捷運站距離約15分鐘的路程,為 北投溫泉的源頭之一,是北投編号56的公園,總面積約為3500平方公尺,是大屯山群區域内水溫最高的溫泉,硫磺煙霧的景色擁有「礦泉玉霧」的美稱,是日據時代台灣八勝十二景之一。
地熱谷早年是遊客煮食和遊樂的所在地,不僅容易發生燙傷意外,更會造成溫泉水質的污染,造成護欄常崩坍,因此在民國83年自來水處将地熱谷重新整修,溫泉池四周設有欄杆、賞景涼亭和親水溝渠,民衆雖然無法在煮食但可在親水溝渠泡腳,讓民衆來到地熱谷依然能享受到溫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