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蚌埠鄉村振興示範?據蚌埠日報報道 鼓鐘将将,淮水湯湯千百年來,淮河奔流不息,哺育着兩岸兒女,孕育了璀璨文明,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安徽蚌埠鄉村振興示範?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據蚌埠日報報道 鼓鐘将将,淮水湯湯。千百年來,淮河奔流不息,哺育着兩岸兒女,孕育了璀璨文明。
現如今,千裡長淮正以嶄新的姿态,邁出奮進新時代的铿锵步伐。2018年10月16日,《淮河生态經濟帶發展規劃》獲國務院批複,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填補了淮河流域國家區域政策的空白,開啟了淮河生态文明建設、經濟協調發展的新征程。
這是一條合作紐帶,這是一座發展平台。兩年來,蚌埠市積極搶抓國家戰略機遇,深入貫徹落實《淮河生态經濟帶發展規劃》,緊緊圍繞中心城市定位,以務實開放姿态,攜手淮河流域各兄弟城市積極探索發展新思路、合作新舉措,在合力推動淮河生态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不斷彰顯蚌埠擔當、展現蚌埠作為。
創新驅動 産業對接前景廣闊
4000多年前,大禹劈山導淮成功治水,這樣變堵為疏的創新舉措,不僅造福了萬民,也在這方水土深深烙下了創新的底色。
創新,也是蚌埠的最強基因、最大優勢。
作為安徽省創新資源第二大市,蚌埠市擁有14所高校,彙聚了中國兵器214研究所、中國電科40/41所、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等一批國家級院所。蚌埠正依托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和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兩大國家級創新戰略平台,聚焦矽基、生物基新材料和5G等産業,大力實施創新驅動和工業強市戰略,全力打造“創新之城?材料之都?制造高地”。與此同時,蚌埠市還努力放大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等平台的外溢效應,攜手推動沿淮産業錯位發展,打造共同發展繁榮的強勁引擎。
柔性和可折疊是顯示産業發展趨勢,可以使信息顯示終端更加便攜和功能多樣化。8月13日,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成功開發出30μm柔性可折疊玻璃,再創一項玻璃新材料領域中國第一,實現了我國在前沿電子玻璃領域的世界領先。
超薄電子觸控玻璃連續刷新世界紀錄,中國首片8.5代TFT-LCD玻璃基闆産品正式下線,制成中國首片銅铟镓硒薄膜太陽能高效模組,全面掌握聚乳酸全産業鍊技術。中國電科41所聯合中國移動等發布了5G測試技術白皮書,大富科技與客戶聯合設計出全球體積最小、重量最輕、耗電最低、結構最優的5G有源天線系統産品……
一項項創新成果從實驗室不斷走向生産線,為了釋放創新優勢,蚌埠不斷從創新主體培育、創新平台建設、創新生态打造、科技成果轉化等多方面入手,着力激發創新主體活力,提升産業技術創新實力,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積蓄新動能。
目前,蚌埠市初步構建了矽基新材料新型顯示、光伏玻璃、特種玻璃産業鍊和泛石英材料産品群“三鍊一群”産業體系和生物基新材料聚乳酸等“四聚”産業體系,擁有世界領先的首條全國産化超薄柔性玻璃産業鍊,以及中國第一條規模化全産業鍊聚乳酸生産線。一座特色鮮明“創新之城?材料之都?制造高地”發展脈絡愈發清晰。
下好創新先手棋,搶灘發展新高地。創新這張靓麗名片,正成為蚌埠發展日益倚重的核心競争力。
生态優先 美麗淮河水清岸綠
生物降解可替代,綠色發展有未來。2019年以來,随着《關于推廣應用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制品防止白色污染的實施意見》的出台,蚌埠市在安徽省率先開展“禁塑”工作。向白色污染宣戰,成為蚌埠廣大市民的一緻行動。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蚌埠市深入學習貫徹生态文明思想,堅持生态優先、綠色發展,把生态保護和環境治理放在突出位置,高标準推進國家生态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深入推進“多規合一”,推深做實林長制、河長制、湖長制改革,探索建立淮河流域水污染聯防聯控機制,生态文明體制改革穩步推進,與兄弟城市一起合力打造水清岸綠的美麗淮河。
龍子湖是蚌埠的一張靓麗名片,卻一度因為水質污染讓市民憂心。蚌埠下定決心,全面排查和整治19處雨水排口,采取多項措施全面推進龍子湖周邊環境整治和水生态環境治理,讓市民和遊客又見到了一座水清、岸綠、景美的龍子湖。
在淮河幹流治理方面,蚌埠市先後實施淮幹蚌浮段行蓄洪區調整、淮水北調固鎮段、蚌埠閘分洪道除險加固、淮幹一般堤防加固等工程,并在沿淮幹流和主要支流劃定了1公裡、5公裡、15公裡三道生态管控區;在城市水污染防治方面,實施了鮑家溝應急治理工程、天公河連通工程、城市圈堤外灘地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城市水環境得到有效改善。
全國水生态文明城市通過驗收,入列全國建築垃圾治理試點城市,蚌埠還參與了國際合作項目中國城市生活垃圾領域國家适當減緩行動。在推廣聚乳酸新材料的同時,蚌埠還積極推廣應用銅铟镓硒薄膜太陽能發電節能産品。推動建立省内流域城市水污染聯防聯控制度,先後與宿州、亳州、淮南、滁州簽訂《跨市界河流水污染糾紛協調防控與處理協議》。
開放帶動 互聯互通共建共享
9月21日,國務院公布了安徽自貿試驗區建設方案,實現了合蕪蚌自主創新與自由貿易的珠聯璧合。以“帶動沿淮、輻射皖北”為發展方向,打造世界級矽基和生物基制造業中心、皖北地區科技創新和開放發展引領區,作為自由貿易的新晉之地,自貿區蚌埠片區開啟了開放發展的新征程。
按照“借力江淮、融入合甯、創新驅動、産業引領”的發展思路,蚌埠主動融入區域發展格局,深入謀劃項目和合作事項,積極推進對外開放平台創新升級。
立足《淮河生态經濟帶發展規劃》中蚌埠的目标定位,編制了《淮河流域和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建設規劃》《區域性中心城市綜合交通發展規劃》,全力構建蚌埠“米”字形鐵路網,積極争取亳州—蚌埠—滁州—南京(揚州)城際鐵路等一批重大跨區域鐵路建設項目納入國家和省規劃,大力推進亳蚌、淮宿蚌、合新高鐵等項目。今年以來,蚌埠站改造、水蚌線外遷工程全面施工、進展順利;淮宿蚌城際鐵路、合新鐵路年内将實現開工;沿淮鐵路淮蚌五段完成預可研;蚌埠南站擴建方案編制完成,将納入淮宿蚌城際鐵路一并實施。
開放的蚌埠,正張開雙臂迎接八方來客。近年來,相繼開通了蚌埠至上海、甯波、連雲港的鐵海聯運專線,擁有二類水運口岸和淮河幹流首條外貿航線,蚌埠港成為河海聯運的綜合性大港,而不斷提速的蚌埠港水運二類口岸、長淮衛港口作業區、新港二期集裝箱碼頭建設,正進一步提升蚌埠作為千裡淮河第一大港的樞紐作用。着力打造全國民用運輸機場網絡中的重要支點,日前,蚌埠民用機場建設項目獲國家批準。
希望點燃激情,奮鬥成就夢想。
現在,淮河的目光正彙聚蚌埠,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描繪淮河流域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産業與城市發展同步并進的美好藍圖,全面建設美麗宜居、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綠色發展的生态經濟帶。(記者 李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