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秦國統一六國介紹

秦國統一六國介紹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8-27 20:57:46

  1、公元前238年秦王政鏟除了丞相呂不韋和長信侯嫪毐集團,開始親政。秦王政在李斯、尉缭等人的協助下制定了“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的策略。具體的措施是:籠絡燕齊,穩住魏楚,消滅韓趙;遠交近攻,逐個擊破。

  2、從公元前230年攻打韓國到前221年滅齊國結束,共計10年的時間,先後按順序消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結束了中國自春秋以來長達500多年的諸侯割據紛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君主中央集權國家,即秦朝。

  3、秦國地處西陲,原為關中地區的一個小國,春秋時期遠較中原地區各諸侯國落後,春秋各國稱霸中原盟會争雄時,秦常被擯斥于外。但自秦孝公起勵精圖治,任用商鞅變法革新,廢除舊奴隸主貴族特權和世卿世祿制度,逐漸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封建統治政權。對内實行“獎軍功、教耕戰”,對外則連橫而戰諸侯國。司馬錯又南并漢中、巴蜀,北滅義渠、隴西,巴蜀廣大地區先後為秦所有。後白起率軍攻拔楚都郢,又擊潰趙魏聯軍于華陽,殲滅趙軍于長平,中原地區的大片河山幾乎都在秦國的控制之下。

  4、經過春秋和戰國長期的兼并戰亂,中國社會逐漸向全國統一的趨勢發展。到公元前246年,也即秦王政即位的初年,随着秦滅六國統一戰争的開始,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強大統一的封建大帝國——秦國,即将在刀光劍影中誕生。六國日漸沒落、秦國蒸蒸日上已成不可逆轉之勢。

  5、當秦王政剛即位的時候,李斯就在向秦王政的上書中指出:秦國已具備了統一天下的條件,六國實際上已降到秦的郡縣的地位了。這說明由秦國統一中國,已經是水到渠成了。

  6、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由于社會改革比較徹底,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國家政權,新興地主的力量比較強大,經濟發展迅速,軍隊裝備精良,戰鬥力強。到秦王政執政時,關東六國先後衰敗下去,唯獨秦國越戰越強。

  7、齊國向為東方之強國。但到秦始皇初年,齊政權傳至齊王建時,齊威王時期建立起來的霸業早已成為曆史的陳迹,齊國實已徒具東方強國的虛名。它政治落後,經濟發展緩慢,國無賢臣良将,軍無奮進戰鬥之志,面對強秦即将發動的并滅六國的戰争,竟毫無準備,坐以待斃。

  8、韓國本來就是三晉中最弱的一方。到韓桓惠王時,韓就已臣服于秦國。秦始皇初年,韓國的疆域更加縮小,隻剩下都城陽翟與其周圍10多個中小城邑,基本上已是名存實亡之國了。

  9、魏國雖然也曾經曆過戰國初期最強盛的時期,它據有河東、河西、河内、河外廣大地區,疆域之内山河縱橫,形勢險要,但由于它阻扼秦東出函谷之咽喉,多年均為秦之首要對手,特别是自魏惠王以來,不斷被秦戰敗,疆域日漸縮小。秦始皇初年,正當魏安厘王晚期,國勢更加衰弱。但信陵君竊符救趙,尤其是聯合各諸侯國合縱抗秦,取得河外大捷,大大提高了魏的威望,本應乘勝恢複魏之疆域,然而安厘王昏聩無能,不但不借機複國,反而聽信秦國離間挑撥,罷黜信陵君,失去了東山再起的可貴時機。

  10、趙國地處中原之北方,方圓2000裡,也是北方之強國。在趙武靈王時,倡導胡服騎射,革新政治,富國強兵,國勢為之一振。趙國北拒匈奴,南抗強秦,成為唯一可與秦相抗衡之國。但趙武靈王死後,趙屢被秦兵攻伐,對本國良将廉頗、李牧等不予任用,竟聽信讒言妄加誅黜,趙王的這種昏庸無能,使趙終于為秦所破。

  11、燕國春秋初期尚屬極弱小之國,到燕昭王時,勵精圖治,疆域擴大,國力日強,曾北至遼東,西至上谷,南與齊、趙接壤。到燕王喜當政時期,非但不與近鄰趙、齊修好,且常常發動混戰,勞民傷财,國力損耗巨大,成為六國之中略強于韓的弱小之國。

  12、楚國自春秋至戰國始終未失其南方大國之地位,領有疆域5000裡,帶甲百萬,地大物博,粟支10年,為諸侯國中具有相當實力的大國。但自秦将白起攻陷楚都後,楚國勢力大大減弱,國都被迫遷于陳地,以後又再遷于巨陽與壽春。都城多次被迫遷移,大大挫傷了楚國的民心士氣。楚考烈王當政的前後,楚國實際上已徒具強楚之名,遠遠無法與秦相匹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