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廖姓是不是罕見的小姓

廖姓是不是罕見的小姓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8-24 09:10:59

“蜀中無大将,廖化作先鋒。”一句俗語,讓廖姓成了衆人熟知的姓氏。廖,是最早進入四川的姓氏之一。戰國後期,巴蜀地區的賨人就已經有了廖姓。算到今天,廖姓在四川差不多有2300年的曆史了。

三國時期,廖化、廖立曾是蜀漢政權的核心人物。對受三國文化影響十分深入的四川人來說,廖姓,是一個值得細細講述的姓氏。

廖姓是不是罕見的小姓(古老廖姓入川2300年)1

廖姓釋義:從飂演化而來

廖姓在古代與飂(liù,用作象聲詞表示“風聲”時讀liáo,飂戾liáolì)、嫪(láo)等字通用。最常見的一種說法是,廖姓是從飂演化而來的。

《說文解字》中說,飂的意思是“高風貌”,高風就是西風的意思,飂人以高風為氏族原始圖騰。廖也通蓼(今讀lio,古讀lù)、鄝(li)。蓼是一種水草的名字,蓼人以水草蓼為圖騰。

飂、蓼分别成為氏族的名稱和族徽,進而出現了飂地、蓼地和廖地等,後來發展為飂國、蓼國和廖國,最終形成了廖姓。

袁義達、邱家儒主編的最新版《中國四百大姓》記載,廖姓人口現今大約有487萬,在全國排名第58位。廖姓在四川人口衆多,四川、廣東、廣西、湖南的廖姓,大約占廖姓總人口的56.1%。


廖姓是不是罕見的小姓(古老廖姓入川2300年)2

廖姓起源:主要有3個源頭

廖姓的起源,主要有3個。來源一,出自董姓。黃帝子昌意得己姓,傳到颛顼的後裔惠連,惠連的兒子叔安,受封于飂國,因此被稱為飂叔安。叔安兒子會馴養龍,讨得帝舜歡心,被賜姓董并賜封地,人稱董父。古時,叫某父是指兄弟中的老二,等同于仲。

飂的故址在今河南唐河縣,是夏商時代的侯國,後被周國吞并。飂國都邑故址在今河南唐河縣南90裡的湖陽鎮,東北依廖山。五代後晉天福七年(942年),廖山山頂曾建造廖山神祠,俗稱廖王廟。廖山下有蓼陽河、廖陰河。飕國的轄境,約相當于今河南唐河縣南部、湖北棗陽縣北部,向東包括桐柏、随州一部分。

叔安的第37代伯高,把“飂”改成“廖”,以國為姓,形成了廖姓。董姓廖氏的曆史,至少有3000年。

來源二,出自偃姓。古籍《潛夫論》記載說,早在堯舜時期,有一個刑官叫臯陶(go yáo),是東夷部落的首領,為偃姓。西周初期,臯陶的後代在蓼國(今河北固始東北蓼城崗)受封。蓼國在公元前622年被楚穆王所滅,臯陶後人以封地名為姓,遂為廖姓。偃姓廖氏的曆史有2600多年。

來源三,出自姬姓。周武王滅商立國後,封同父異母的弟弟廖為伯爵,就是伯廖,把被吞并的飂國分封給了他。古飂國後在春秋初期被楚國所滅,伯廖子孫就以國名作為自己的姓氏。這支廖姓在漢朝時,出了個叫廖颉的人,曾擔任過巨鹿太守,巨鹿廖姓在當時是望族。

由于飂國國小勢弱,文章典籍中很難尋到蹤迹,現在很難确考當初的真實情況。很可能飂,蓼、廖是同一個地方,子孫出自同一個始祖。

此外,廖姓還由殷商時期缪、顔二姓改姓而來。清乾隆曾賜姓高山族為廖。壯族、苗族、毛南族和仡佬族等少數民族也有改姓為廖的情況。這些,都是當今廖姓人口的來源。


廖姓是不是罕見的小姓(古老廖姓入川2300年)3

廖姓與董龍劉姓 為何不通婚?

在四川民間,至今仍有部分地區有董姓和廖姓不通婚的說法。廖姓和董姓這兩個看似相差甚遠的姓氏為什麼不能通婚呢?這個事情,已經有4000多年的淵源了。

叔安父子成名于舜帝時期

廖姓比較公認的始祖之一飂叔安,傳說中因與大禹一起治水有功,被分封為諸侯,後來以封地飂為姓,再後來演化成了廖。廖叔安出生的時間不詳,但從《左傳》中所記載的内容,可以大緻推算出他生活的年代。

《左傳·昭公二十九年》中記載:“昔有飂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實甚好龍,能求其耆欲以飲食之。龍多歸之,乃擾畜龍,以服事帝舜。帝賜之姓曰董,氏曰豢龍。”杜預後來注釋說:“飂,古國也。叔安,其君名。”

從《左傳》上的這段記載可以看出,叔安的後裔董父曾以豢養龍服侍過舜帝。古時候真的有龍?其實,此前我們在介紹劉姓的時候就很明确地說過,古代說的龍,就是現在的鳄魚。

大禹治水,在傳說中是在舜當酋長的這段時間。飂叔安的子嗣是在舜的時期,因為養鳄魚而出名的。父子全部成名于舜帝時期,由此可以大概推算,廖姓始祖飂叔安,應該和大禹認識,并在舜在位時期就參與了部落的公共活動。這個時候,大約距今有4000年的曆史。

董姓比廖姓出現得早一些

飂叔安的兒子董父,很牛,換到現在,絕對是個玩極限運動的專家。在那個沒有極限跳傘、蹦極的年代,董父絕對是膽量最大的人之一。他的愛好是養鳄魚玩,這個愛好太厲害了。

董父很了解鳄魚的習性,知道鳄魚愛吃什麼,愛玩什麼,後來還成立了自己的鳄魚養殖場。這個養殖場可能被舜帝看上了,董父就公私合營,幫着舜帝養鳄魚。

中國古代喜歡鳄魚的君主很多,舜、孔甲都是有史可查的愛好者,喜歡和鳄魚一起玩。我們可以說,董父是舜帝私人野生動物園的園長。但古代人比較文雅,舜給了飂叔安的兒子一個姓,董姓,又賜了一個氏叫“豢龍氏”,這個姓和氏都很霸氣。

在這一點上,很像我們此前在講述劉姓始祖劉累時一樣,劉累也是被孔甲賜為“禦龍氏”。

董在甲骨文中沒有找到,最早是在金文上出現的,意思是意義重大的邊陲重鎮。董父被封的地方,在今天山東菏澤附近。那個地方,在舜的時候,差不多已經是勢力範圍的邊緣地區。再往東走,就是東夷的地盤了。這也是董姓初期的含義所在。

董父被賜姓前,飂叔安和董父父子到底都姓什麼,至今已經說不清楚了。或者說,那個時候,這對父子還沒有被分封,也不是望族,也許根本沒有屬于自己的姓氏。

傳說中,飂叔安是在夏朝建立後才被分封在古飂國的。可以說,在這個家族中,兒子的董姓比爸爸的廖姓出現得要早一些,這真是一個很奇特的現象。

董廖不通婚有曆史淵源

在古代,姓和氏最開始不是一個概念。氏是用來分貴賤,姓是用來别婚姻。

董是董父的姓,“姓”由“女”和“生”組成,這代表着董父是飂叔安某個妻子生下的兒子。在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銜接和轉變的時代,孩子出生的時候,很可能隻知道母親是誰,不知道父親是誰。

董這個姓就代表着,董父母親生的這一批孩子,不管父親是誰,相互之間都不能通婚。

董父被賜的“豢龍氏”,就是貴族特有的了。在那個時代,有氏稱号的,一般都是貴族。董父被賜為豢龍氏,就意味着這個家族成為了貴族。但他們的後代不一定非要姓董,可以姓别的,這也是古代一個姓氏會分成衆多姓氏的原因。

一個氏族,在後來姓氏統一的時代,一些人以氏為姓,一些人以封地為姓,一些人以官職為姓,同源的氏族就被打散成了衆多的姓氏。

當董父一族有了豢龍氏這個貴族稱号後,他的父親飂叔安也因治水有功在夏朝建立後被分封。封地後,其他豢龍氏的子孫和飂叔安在一起的這一批人就姓了廖。

所以,民間所傳的董、廖不通婚,确實是有曆史淵源的。

廖姓和董龍劉姓不通婚

廖名龍說,除廖姓和董姓不通婚外,四川民間還有着廖、董、龍、劉不通婚的說法。

可能有些廖姓讀者看到這裡就會問了—說了半天,這麼多姓氏都不能通婚,以後我們還怎麼談婚論嫁呢?

其實,廖姓讀者不必擔心。在姓氏融合改變了數千年後,同姓之間相互通婚的事情已經是很平常的了,咱們現在隻說說這種說法的曆史故事。

剛才講了,董父特别擅長養鳄魚,被賜為豢龍氏,這個氏族于是世代傳承了這個養龍的技藝。這個氏族中,除了有姓董的,也可能有姓廖的人存在。又過了300多年,夏王朝傳到第14個君主,史上著名的混蛋皇帝、暴君、鳄魚愛好者,姒孔甲。

陶唐氏當時是一個沒落貴族,這個部落有個人叫劉累,也就是我們反複說到的劉姓公認的始祖。劉累在年輕的時候,聽說了世上有幾百年前就存在的豢龍氏一族,也知道孔甲十分喜歡觀賞龍,甚至喜歡吃龍肉。

劉累希望能夠獲得成為貴族的機會,就去找豢龍氏學習養鳄魚的技藝。古代的“劉”字,像是雙手持刀解剖的樣子,這證明了劉累後來學得了養龍甚至殺龍的技藝。

《左傳》中說:“帝舜氏世有畜龍,及夏孔甲,擾于有帝。帝賜之乘龍,河漢各二,各有雌雄。孔甲不能食,而未獲豢龍氏。陶唐氏既衰,其後有劉累學擾龍于豢龍氏,以事孔甲,能飲食之。夏後嘉之,賜姓(氏)曰禦龍,以更豕韋之後。龍一雌死,潛醢以食夏後。夏後飧之,既而使求之。懼而遷于魯縣,範氏其後也。”

這段故事說的是,孔甲有一天得到了4隻鳄魚,想尋找古代傳說中的豢龍氏來給他養,但是找不到人,着急啊。這個時候,有一個學了豢龍氏養龍技巧的人出現了,他就是劉累。劉累幫助孔甲養龍,被賜姓為“禦龍氏”。劉累因為養龍有功,被賜封到了豕韋氏的故地。這個地方,正是此前董姓的封地。

劉累被封到董姓的故地後,董、劉兩姓開始雜居,兩姓又都有以氏為姓的後人,産生了龍姓的一支。可以說,廖、董、龍、劉四姓在産生的早期,有相當程度的融合,有很深的淵源。

講了這麼多姓氏淵源,想告訴各位讀者的是,在曆史的長河中,姓氏的發展絕對不是單源頭的簡單傳承。各個姓氏之間,有十分複雜的相互融合、促進與發展的關系。

廖姓從古至今的遷徙路線

先秦時期,廖姓活動、分布的地區主要在黃河流域的陝西、河南、河北一帶。春秋時期,古蓼國被楚所滅,廖姓進入楚國。

兩漢、三國時期,長江流域已有廖姓居住。三國時期的著名将領廖化,就是荊州大姓的代表。随着廖化入川,廖姓逐漸成為四川的望族之一。

唐朝時期,生活在中原的廖姓人兩次大規模南下,遷徙到福建定居,并在南方得到了進一步發展。明末時期,廖姓人首次進入了台灣,台灣自此後有了廖姓。

宋朝時,廖姓人有20萬,排在第73位。從明朝到現在600多年時間,廖姓人口由23萬激增到487萬,人口增長速度遠遠高于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

目前,廣東廖姓人口占廖姓總人口的15.2%,是廖姓的第一大省份。四川、廣東、廣西和湖南也是廖姓大省(區),4個省(區)廖姓人口占廖姓總人口的56.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