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最舒服的時刻,就是泡一個熱水澡,不僅能放松全身、緩解疲勞,還可以舒緩心情。(文章轉自: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
但是,洗澡也是有講究的,一旦洗出了“問題”,就慘了。
警惕!這些情況下不能立馬洗澡
洗澡看似是一件随時都可以做的事情,但實質上并非如此。
在某些情況下洗澡對身體不好,會破壞我們的健康,所以,洗澡也要好好挑時間!
一旦出現以下這些情況,記得先緩緩,别急着洗澡。
No.1
空腹、飽腹的狀态下不宜洗澡
空腹時,體内的血糖偏低、血管收縮,洗澡會令全身的毛細血管擴張,消耗身體的能力,容易出現疲勞,甚至是虛脫、暈厥的症狀。
飽腹時,血液和消化液會聚集到腸胃,洗澡會令血液彙集到體表,使血液和消化液減少,出現消化不良,甚至引發胃部疾病。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心髒康複科主任王東偉說,特别是冠心病患者,飽腹後洗澡容易發生心絞痛和心肌梗塞。
建議:大家可在吃飯前、後1-2個小時洗澡比較合适。
No.2
飲酒後洗澡易暈厥
相關研究表明,人在飲酒後,體内儲存的葡萄糖在洗澡時會被體力活動和血液循環加快而大量地消耗掉。
因此,酒後洗澡體内的血糖得不到補充,就會發生頭暈眼花、全身無力,甚至會昏迷。同時,酒精抑制了肝髒的正常生理活動能力,阻礙了體内葡萄糖儲存的恢複,易造成機體休克,危及生命。
一般情來說,12小時後酒精在體内已全部代謝完畢,不會對身體造成危害。
因此,根據飲酒量來定洗澡的時間,建議最好是2小時後再洗澡。少量飲酒的人可以休息30分鐘後再洗澡。
No.3
睡覺前洗澡影響睡眠質量
有研究發現,人體會等到體溫降到特定溫度時才會發出睡意,如果睡覺前做了令體溫上升的事情會影響正常入睡。
睡前洗澡,熱水會抑制大腦松果體中褪黑素的分泌,降低睡眠質量,而且皮膚的水分捂在被子裡,會導緻人體濕氣加重。
冬季出汗少,可提前洗澡的時間,而飯後1.5小時或睡前1小時洗澡是夜間洗澡的最佳時刻。
No.4
身體不适的情況下别洗澡
發燒時,身體能耗會增加。有資料顯示,體溫每增高一度,基礎代謝率增加10%左右,加上發燒病人的身體較虛,此時洗澡容易發生意外。
最好是采用溫熱的毛巾擦拭身體,達到清潔和降溫的效果。
No.5
運動後立即洗澡傷身
運動後,呼吸尚未平穩,身體的血液循環需要一定時間才能恢複平靜。
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神經内科一病區主任楊改清說,這時洗熱水澡很容易使皮膚受到刺激,毛細血管不斷擴張,令其他器官出現供血不足的情況,甚至會增加大腦缺氧的幾率,導緻頭暈、休克。
所以,運動後,應該休息一段時間再去洗澡,千萬不要心急!
洗澡的正确順序,你洗對了嗎?
有人洗澡喜歡先洗身,有人先洗頭,到底洗澡該先洗哪個部位?
其實,洗澡先洗臉是最合适的。
這是因為洗澡時的熱氣會令毛孔擴張,先洗臉可以避免污物阻塞毛孔。如果先洗頭的話,可能會導緻頭部血液不暢通。
因此,正确的洗澡順序應該是:洗臉→洗身→洗頭
洗臉時,先從鼻子向外圈清洗;洗身時,先從遠離心髒的四肢開始清洗。
除此之外,洗澡的時間和水溫也要調節好。
洗澡時間不宜過長,盆浴控制在20分鐘内,淋浴控制在10分鐘内最佳,否則使頭部血液供應減少,出現腦缺血的意外。
而洗澡的水溫在40℃左右最合适,不宜過高過低。 洗澡時,浴室的通風非常重要。
以往發生過很多意外都與一氧化碳中毒有關,背後卻是通風的問題,一旦發生,輕則暈厥,重則緻死。
所以,建議大家洗澡時打開浴室的排氣扇,洗澡完之後,及時把浴室的門窗打開。
小貼士
1、洗澡前、後10分鐘可以喝一杯溫水,為身體補充水分,防止出現脫水的情況;
2、幹性膚質的人、中老年人在洗澡後,可塗抹身體乳,避免皮炎、濕疹等皮膚病的風險;
3、沐浴露取适量即可,若皮膚過量吸收,易與鈣、鐵結合,殘留在皮下組織中,引發幹燥、過敏性皮炎等。
請把這篇文章轉給所有人看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