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衣冠禽獸"常用來指道德敗壞的人,說他們徒有人的外表,行為卻如同禽獸。其實,這個成語的原意并非如此。“衣冠”作為權力的象征,曆來受到統治階級的重視,在官服上繡以飛“禽”走“獸”,來顯示文武官員的等級。這種等級制度,從明朝就已經開始了。據明、清兩史的《輿服志》記載,文官繡禽、武官繡獸,而且等級森嚴,不得逾越。“衣冠”上的“禽獸”與文武官員的品級一一對應。文官從一品至九品為:鶴、錦雞、孔雀、雁、白鹇、鹭鸶、XICHI(由于電腦上沒有這個詞語,因此打不出來)、鹌鹑、練雀。武官從一品至九品為:麒麟、獅、豹、虎、熊、彪、犀牛、海馬。明朝中晚期,官場腐敗,文官愛錢,武将怕死,欺壓百姓,無惡不作。于是,“衣冠禽獸”就演變成為非作歹、如同牲畜的貶義詞。生肖雞,冠雞,彩羽,也就是衣雞翅膀,禽有翅膀,但飛不高,就是獸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