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動塊組件結構分析及工藝方案确定
1.1推動塊組件結構分析
圖1所示為某接觸器推動塊組件,采用2個半空心鉚釘将2個推動塊翻鉚在一起,其中推動塊1與推動塊3材料為塑料,在翻鉚過程中需考慮其所能承受的壓力,一旦超過壓力極限就會産生裂紋而造成報廢。2個半空心鉚釘材料為H62,具有良好的塑性,适合翻鉚成形。鉚後要求推動塊1與推動塊3完整貼合,推動塊鉚點周圍無裂痕,鉚釘翻鉚後成形面圓滑過渡且無鉚裂現象。
圖1 推動塊組件
1.推動塊 2.半空心鉚釘 3.推動塊 4.動簧片 5.長傳動杆 6.壓簧 7.短傳動杆
1.2翻鉚工藝方案确定及鉚釘翻鉚材料變化規律
1.2.1 翻鉚工藝方案确定
翻鉚前需将推動塊組件的各零件組裝完成并插入鉚釘,由于鉚釘與推動塊孔之間是間隙配合,操作不當易使鉚釘掉落。傳統翻鉚工藝采用翻鉚鉚頭在上、支撐鉚釘結構在下,自上而下對鉚釘進行翻鉚,推動塊組件傳統翻鉚夾具結構如圖2所示。
圖2 傳統翻鉚夾具結構
傳統翻鉚夾具雖然能實現2個半空心鉚釘的翻鉚,翻鉚後推動塊組件質量也能達到技術要求,但該夾具翻鉚過程複雜,為防止鉚釘掉落,推動塊組件的各零件必須先翻轉裝上鉚釘,然後将夾具下模扣上對其定位,最後再翻轉放入翻鉚設備中,如圖3所示。
圖3 翻鉚過程
(a)組裝零部件 (b) 裝鉚釘 (c)夾具下模反扣
基于傳統翻鉚工藝存在生産效率低、一次隻能鉚一個鉚釘、可操作性差的問題,結合人體習慣的操作方式分析,最終确定推動塊組件的新翻鉚工藝為:翻鉚鉚頭設計在下,自上而下地将各零件放入夾具定位,夾具上模通過翻鉚設備提供壓力作用于鉚釘大端面,一次實現2個鉚釘的翻鉚。
1.2.2 鉚釘翻鉚材料變化規律
現研究的鉚釘材料是H62,Cu含量為62%,其餘成分為Zn,普通黃銅的組織和性能與Zn含量相關,黃銅的強度和塑性會随Zn質量分數的增加而提高。
對于翻鉚成形,材料變化可以參照拉伸時應力-應變曲線進行研究,金屬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會經過彈性階段→屈服階段→強化階段→縮頸階段。翻鉚時,鉚釘受力後空心部位材料受拉,外層材料受壓,材料隻允許在彈性階段到強化階段進行變形,若出現縮頸現象,表明鉚釘會出現鉚裂現象;翻鉚後,理想狀态下鉚釘材料變化前、後對比如圖4所示。
圖4 鉚釘翻鉚前、後對比
2夾具結構設計
2.1夾具結構分析
新翻鉚夾具結構如圖5所示,由模柄、上模組件和下模組件組成,其工作過程為:将推動塊組件的各零件裝入定位塊9的型腔中(A×B),再将鉚釘放入推動塊的相應孔中,如圖6所示;上模組件利用定位銷14、15與下模組件合模,如圖7所示,通過模柄1壓住上模組件,使壓釘5頂住鉚釘大端面,進而推動定位塊9沿着導柱10向下運動,直至翻鉚鉚頭18對鉚釘進行翻鉚;翻鉚完成後模柄1向上運動,定位塊9在彈簧11的反作用力下回到原始位置,完成一次翻鉚動作。
圖5 新翻鉚夾具結構
1.模柄 2.墊闆 3.螺釘 4.固定闆 5.壓釘 6.螺釘 7.墊片 8.襯套 9.定位塊 10.導柱 11.彈簧 12.固定闆 13.底座 14.定位銷 15.定位銷 16.定位柱 17.螺釘 18.翻鉚鉚頭
圖6 裝件示意圖
圖7 夾具合模
2.2夾具設計要點
2.2.1 夾具上模組件設計要點
夾具上模組件如圖8所示,由墊闆2、螺釘3、固定闆4、壓釘5組成,2個壓釘5的大端面需與固定闆4的C面平齊,同時2個壓釘5小端端面處于同一水平面,這樣才能保證2個鉚釘在翻鉚過程中受力均勻。壓釘5材料采用Cr12MoV,熱處理硬度為60~62 HRC,保證其有足夠的強度。
圖8 夾具上模組件
固定闆4如圖9所示,定位孔1、2分别與定位銷14、15采取(0.02~0.04) mm的間隙配合,保證夾具上、下模組件準确合模且便于開模。
圖9 固定闆
2.2.2 夾具下模組件設計要點
夾具下模組件如圖10所示,由螺釘6、墊片7、襯套8、定位塊9、導柱10、彈簧11、固定闆12、底座13、定位銷14、定位銷15、定位柱16、螺釘17和翻鉚鉚頭18組成。2個翻鉚鉚頭18小端端面處于同一高度,定位塊9的型腔需與推動塊組件的外形尺寸采取(0.05~0.1) mm的間隙配合,該間隙既能保證鉚釘與翻鉚鉚頭位置不出現過大偏差,防止鉚歪現象,又能鉚後便于取出推動塊組件。翻鉚鉚頭18需采用Cr12MoV,熱處理硬度為60~62 HRC,保證其有足夠的強度和使用壽命。
圖10 夾具下模組件
2.3翻鉚鉚頭設計原理
翻鉚鉚頭的設計影響鉚釘翻鉚效果,翻鉚鉚頭形成端的主要尺寸是翻鉚角度與圓弧半徑R。翻鉚角度過大,鉚釘易鉚裂,翻鉚角度偏小,則會出現镦鉚現象,圓弧半徑R則影響材料的流動性。翻鉚鉚頭的設計原理如圖11所示,以彎曲點作為中心點,畫圓弧半徑R等于鉚釘壁厚度d的虛拟圓I,根據材料塑性情況,靈活選擇翻鉚角度β(β≤90°),該角度β與虛拟圓I相切,此時得出交點圓的直徑為φ,如圖12所示。
圖11 翻鉚鉚頭設計
圖12 翻鉚鉚頭形成端尺寸
翻鉚鉚頭除了遵循上述的設計原理,并結合實際生産過程中出現的情況進行一些改進,在成形端增加了α角,α角也與虛拟圓I相切,如圖13所示,主要原因是考慮推動塊為塑料,翻鉚時不能使用過大的壓力,材料沿α角向外擠壓更容易鉚緊。
圖13 翻鉚鉚頭設計
3夾具制造工藝注意事項
對于夾具上模組件,裝配後需保證2個壓釘大端面與固定闆C面平齊,同時2個壓釘小端端面處于同一水平面,即在加工壓釘時必須使大、小端面分别加大0.5 mm的調節餘量,并與固定闆C面先磨平,再翻轉後一起磨小端面達到圖紙裝配尺寸要求。
對于夾具下模組件,裝配後需保證2個翻鉚鉚頭的高度一緻,由于翻鉚鉚頭采用數控車床一次加工成形,熱處理後會産生輕微變形,鉚頭大端端面需增加0.5 mm餘量,熱處理後鉗工先對其表面進行抛光,然後以小端端面作為基準,磨平大端端面使2個翻鉚鉚頭高度一緻,即翻鉚鉚頭的制造工藝為:備料→數控車床加工→熱處理→鉗工抛光→工磨調整高度。
4鉚壓設備及夾具調試
鉚壓設備采用伺服系統控制,能精确地在X、Y、Z軸上移動,所提供的翻鉚壓力為10 kN。翻鉚設備分上、下機構,上機構能沿X軸和Z軸移動,下機構隻能沿Y軸前後移動,夾具上、下模組件分别安裝于設備的上、下機構上并鎖緊,夾具安裝如圖14所示。
圖14 夾具安裝
該夾具屬于合模式結構,調試簡單方便。首先夾具下模組件沿Y軸方向移動,直至與模柄位置重合,此時模柄在X軸方向上的位置應盡量分布于夾具下模組件的中心,保證翻鉚過程中壓力均勻分布,然後精調模柄在Z軸方向的位移保證鉚釘翻鉚到位,推動塊組件鉚釘翻鉚後的效果如圖15所示。
圖15 鉚釘翻鉚效果
▍原文作者:吳良周何雲山姚茂吉邵将王鎮
▍作者單位:貴州振華群英電器有限公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