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起看視界 No.1
冷兵器時代,铠甲,是士兵征戰防禦的關鍵裝備。
它曆經千年演變,宋朝铠甲的防禦力和重量更是在曆史記載中名列前茅。
那麼,傳說中的铠甲到底有什麼功能?《水浒》中的好漢擁有什麼強大的裝備?他們的铠甲又是如何制成的呢?
△ 李輝 (中式甲胄藝術家 、北京市工藝美術大師 、北京市特藝美術工藝美術師 )
本期“藝起看視界”,搜狐文化邀請中式甲胄藝術家、北京市工藝美術大師李輝,帶你趣聊《水浒》,領略傳統中式铠甲之威。
李輝的個人作品展——“玄奘铠甲文化展”,2020年6月,北京融科中心融·空間
搜狐文化:作為一名出色的工藝美術大師 ,您最初選擇做铠甲的契機是什麼?
李輝:我是先做的铠甲,後來被評為工美大師的。
起初,我比較喜歡铠甲,也一直在設計铠甲。2005年,中華世紀壇舉辦了一次國寶展。其中有一件秦代的石铠甲,深深震撼到了我,于是萌生了手工制作铠甲的念頭。
△ 2005年,李輝在中華世紀壇拍到的石铠甲
幸運的是,同年我認識了一位玩金屬鍛、錾的大哥,開始從他那學習的技術,嘗試制作铠甲。
後來為了精進技藝,我進了一家景泰藍公司,系統學習古代宮廷金屬工藝,并取得了一定成就,也因此被評為工美大師。
2018年,我做的铠甲《赤膽丹心黃金鎖子甲》入選國家藝術基金滾動資助項目,這些年的功夫終于沒有白費。
△ 2018年,李輝的铠甲作品在中華世紀壇展出
搜狐文化:梁山108好漢裡,穿盔甲的主要是哪些人?
李輝:梁山好漢大概分三類:領導、戰鬥人員、後勤人員。按道理領導和戰鬥人員都是穿铠甲的。
水浒中對于铠甲有描寫的梁山好漢有40多位,其中有的描寫詳細,有些描寫較為簡略。
△水浒人物畫像(部分)
先說《水浒》知名度最高的甲——雁翎甲。時遷所盜的甲正是金槍手徐甯祖傳的雁翎甲。以雁翎為甲,比普通金屬甲輕便。
水浒故事是以北宋為背景,但《水浒傳》成書在元代以後,徐甯的雁翎甲很是作者在蹄筋翎根铠、翎根甲的基礎上藝術加工而來。
△ 北宋永裕陵石武士,徐甯铠甲形制與此類似
再說說在上梁山之前官階最高的甲。雙鞭呼延灼是原來在朝廷官階最高的——都統制,正三品或從三品,相當于今天的軍級幹部。
△ 呼延灼 畫像
看其贊詩“戴一頂插交角,嵌金花,光掙掙鐵幞頭;拴一條長數尺,飛紅霞,雲彩彩紅抹額……”嵌金花鐵幞頭,推光漆龍鱗戗金烏油甲,八寶七珍碧玉帶,對制作者的藝術修養水平極高。
七珍、碧玉,單材料就不是小數字,玲珑一般指透雕工藝,别提要求多高了。呼延灼這配置,放今天做出來至少八位數。
△《容與堂刻水浒傳》中呼延灼和連環馬插圖
雙槍将董平的铠甲也不遑多讓“兩面旗牌耀日月,鎫銀鐵铠似霜凝。水磨鳳翅頭盔白,錦繡麒麟戰襖青。”鎫銀鐵铠,是先在甲片上用锉刀锉出細小的網格紋,在将非常薄的銀片鍛在其上,這個工藝耗時絲毫不比推光漆少。
△ 宋武士石刻,董平铠甲與此類似
如果說以上這幾位都是工藝美、材質美,那花榮的黃金唐猊铠,秦明的狻猊黃金鎖甲、堆銀龜背铠,楊志的梅花榆葉甲,索超的熟銅獅子盔則是以設計取勝了。
△ 大足石刻中的梅花甲,楊志的铠甲形制與此類似
除了原朝廷将領上梁山的穿甲外,就連我們以為的每戰必赤膊上陣的李逵也曾“茜紅頭巾,金花斜袅,鐵甲鳳盔,錦衣繡襖……”一個血染髭髯的大哥,鳳翅盔上還斜插朵金花,夠美。
△ 李輝設計的急先鋒索超的铠甲
宋代盛行簪花之風,史進也是“盔頂穰花紅錯落”,看來史進的花是寶石之類的材質。
△ 泸縣宋墓石刻盔頂穰花的武士
搜狐文化:《水浒》共有多少版本?您最推薦大家讀哪個?
李輝:水浒大緻可分為繁本和潔本。
繁本中比如寫到某個人的外貌、衣着、打鬥等往往會附上一首詩詞的形式描寫。對于研究水浒中的铠甲而言,還是要參考繁本。
△ 《水浒傳》,施耐庵 著
水浒内容長短上常見的有100回本,120回本,和71回本。
100回本是繁本,出現年代比較早。其中《李卓吾先生批評忠義水浒傳》,明萬曆三十八年容與堂刊本較早。現在能買到的197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明容與堂刻水浒傳》便是其影印本,這版是研究水浒铠甲的必備版本。
△ 李卓吾先生批評忠義水浒傳
120回本是在100回本基礎上“插增”了征田虎征王慶的故事20回,從而湊齊了宋江集團招安後征遼、征田虎、征王慶、征方臘的“征四寇”的四大武功。所以120回本可以作為一個重要參考,用于補充部分武将铠甲。
71回本是清初才子金聖歎的腰斬本,金聖歎對100回水浒進行了删減和修改,修改後其文學性提高了。但對于研究铠甲沒什麼參考價值。
另外明末的《水浒志傳評林》雖是簡本,但作為最早的一批連環畫,其圖畫對于研究铠甲兵器有一定的幫助。
△《水浒志傳評林》
除了這些文字作品,一些較早的水浒繪畫、繡像對于研究梁山好漢铠甲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如陳洪绶的《水浒葉子》,杜堇的《水浒人物全圖》等。
△ 陳洪绶的《水浒葉子》
搜狐文化:铠甲的功能體現?(外觀、防禦、身份象征等)
李輝:铠甲從功能上可以分為實戰铠甲、儀仗铠甲、宗教铠甲。
實戰铠甲用于在戰場上保護戰士軀體,大部分外觀比較簡陋,材料比較厚重,防禦力很強。
宋代是冷兵器發展的巅峰,曾一度追求防禦,導緻铠甲過于沉重。後來官方不得不下令限制铠甲重量。
在實戰之外,一些禮儀性場合出現了儀仗甲,這類甲一般設計華麗,工藝複雜,象征了身份地位,沒什麼防禦力。儀仗甲之于實戰甲,就像禮服和工作服,完全是兩種東西。
宋代美學是中國傳統古典美學的的巅峰。铠甲造型如塔如鐘,給人以巍然不動的穩定感,也奠定了中國古典铠甲最經典的樣式,一直影響到近現代的年畫連環畫。
《水浒》是小說,為了塑造人物形象,讓戰争場面更加好看,作者把這兩種铠甲的優點結合了。
△ 李輝設計制作的玄武甲,混世魔王樊瑞形象與此類似
宗教铠甲是指一些神佛金剛造像的铠甲,和宗教祭祀用的铠甲。這類铠甲設計莊重神秘,《水浒》作者把這類铠甲也融入到實戰了,如混世魔王樊瑞:頭散青絲細發,身穿絨繡皂袍,連環鐵甲晃寒霄。
搜狐文化:梁山好漢和宋軍的盔甲有何異同?
李輝:這個沒有太大不同,梁山主要戰鬥力很多是朝廷降将,歸降時,衣甲軍器這些随身之物自然一塊帶過去的。
△ 金錢豹子湯隆 雕像,崇武石雕工藝博覽園
梁山上有自己的造甲後勤,由金錢豹子湯隆和通臂猿侯建負責。
這是梁山铠甲來源的一個重要途徑,但不是全部,有些铠甲還靠戰利獲取。
如征遼第一戰張清打死遼将阿裡奇,宋江便把阿裡奇連環镔鐵铠賞賜給了張清,張清随即穿用。張清原來自己穿有一套龍鱗甲,可能阿裡奇的镔鐵铠比他的龍鱗甲好吧。
△吞龍頭頭盔
宋軍将領铠甲也有不少精彩的,如:
丘嶽:纓撒火錦兜鍪雙鳳翅照天盔,綠絨穿紅錦套嵌連環鎖子甲。
△ 丘嶽,出自中國古典名著《水浒傳》,為八十萬禁軍都教頭,官帶左義衛親軍指揮使,護駕将軍
翠沿邊珠絡縫荔枝紅圈金繡戲獅袍,襯金葉玉玲珑雙獺尾紅鞓釘盤螭帶,簇金線海驢皮胡桃紋抹綠色雲根靴。
周昂:吞龍頭撒青纓珠閃爍爛銀盔,襯香綿熱鋼甲。
△ 周昂,《水浒傳》人物,八十萬禁軍副教頭,官帶右義衛親軍指揮使,車騎将軍。
繡牡丹飛雙鳳圈金線绛紅袍,嵌七寶麒麟帶,三尖海獸皮倒雲根虎尾靴。
丘嶽在與梁山交戰中為錦豹子楊林所殺,其甲應為梁山所得。
總之,梁山之于宋軍的铠甲差别,是個人之間的區别,并沒有陣營的區别。
搜狐文化:馬戰、步戰的铠甲有何區别?
李輝:馬戰和步戰铠甲最大區别在于腿部。
馬軍裙甲較長,長及腳背,其後有繩,綁于腿上,戰時覆蓋整個大腿。所以馬軍追求的是防禦面積要大。有的馬軍軍馬也有戰甲,人馬都着甲的騎兵叫具裝騎兵,是一種重騎兵。《水浒》裡的連環馬即是這種騎兵。
△ 馬甲可參考宋《武經總要》
步兵裙甲分作兩段,有4個繩結,臨戰前将裙甲結上。所以步兵裙甲又叫“吊腿”或“摘吊”。步軍追求的是行走時,盡量減少阻礙。
△ 步軍可參考《翠微先生北征錄》
搜狐文化:現代工藝,主要是用哪些材料還原古铠甲?
李輝:古代铠甲材料多樣,僅《水浒》裡就有镔鐵、銅、銀、大漆、雁翎、熊皮等,除此之外還有牛皮、穿山甲、紙、葫蘆等。
今天涉及到保護動物,有些材料在制作铠甲過程中不能用了。現在常用的以鋼鐵和銅為主,輔以其他皮革和布料。
搜狐文化:您有多部優秀作品獲獎,可否選取一個代表作,為大家講解其制作步驟?
李輝:以《北宋武經步人黑甲》為例,這套盔甲工藝上以金屬工藝為主,輔以一定的皮革、大漆和鑲嵌工藝。
頭盔缽體是錳鋼一體打出,上面鑲嵌珍珠魚皮,再髹大漆,磨平而成。
△ 北宋武經步人黑甲
黑色大漆,若隐若現的魚骨,額心鑲嵌的南紅瑪瑙,訴說着一種低調的奢華。
左右兩個鳳翅是金屬錘揲加錾刻工藝,是将金屬闆退火後通過捶打、錾刻的手法塑造形體。這種工藝在古代多被用來制作金銀酒具和飾品等貴重物品。
兩個龍頭肩吞采用古法錾刻。龍是領袖的象征,但在民俗文化裡,有龍頭領導之意。
身甲、肩甲和腿裙用的是山文和十字星甲片,山文,十字星甲是中國獨有的甲片樣式。
甲胄在一些要害部位,如前胸、後背是多重防禦。在腰部則用活動性更好的紮甲,腹吞則可以加強腹部防禦,又有很好的裝飾作用。
腰帶的帶銙也是作者一片片錾刻而成,相同的設計,但是手工制作,每片又有細微的差異。
人與物之間的交互,同時也是現代與古人的一種跨時空交流。
*配圖來源于受訪者李輝供圖以及網絡影視資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策劃、編輯 / 劉珊珊,審核 / 任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