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下冊數學容積單位教案?第1課時▷教學内容,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五年級下冊數學容積單位教案?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第1課時
▷教學内容
教科書P34~35例2~4,完成教科書P35“做一做”和P36“練習八”中第1題。
▷教學目标
1.掌握相鄰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會利用體積單位間的進率進行簡單的換算。
2.經曆相鄰體積單位換算的推導過程,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遷移類推能力。
3.在正确應用體積單位間的進率進行名數的換算,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體積單位間名數的換算。
▷教學難點
低級名數換算成高級名數時小數點的位置移動。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 複習舊知識,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已經學過哪些常用的長度單位嗎?你知道相鄰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嗎?
師:我們還學過哪些常用的面積單位呢?相鄰兩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呢?
師: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呢?
師:猜想一下相鄰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可能是多少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體積單位間的進率。[闆書課題:體積單位間的進率(1)]
【學情預設】對于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學生已經很熟悉,能熟練地回答,有些學生會聯系相鄰的長度單位、面積單位的進率分别是10、100,并進行猜想。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猜想、比較的過程中激發探究欲望,自覺調動已學過的知識經驗,為後面的學習作鋪墊。
二、直觀演示,推算進率
1.探究發現,直觀感知1dm3=1000cm3。
(1)課件出示教科書P34例2。
【學情預設】預設1:棱長1dm,1dm=10cm,所以沿着棱長切,可以切成10×10×10=1000個棱長為1cm、體積是1cm3的小正方體。
預設2:這個正方體的底面積是1dm2,就是100cm2,高是10cm,100×10=1000(cm3)。
(2)展示交流,完成進率推算。
結合學生的交流,課件呈現直觀圖形。
(3)歸納。
師生歸納:1dm3=1000cm3(闆書)
【設計意圖】有些學生對于理解這兩種量之間的轉化關系是有障礙的,可借助課件演示或反複實物操作幫助他們建立表象,逐步理解。
2.遷移推理,推算1m3等于多少立方分米。
(1)學生自主推算。
(2)學生交流,課件同步展示。
【學情預設】預設1:1m=10dm,10×10×10=1000(dm3)。
預設2:1m2=100dm2,底面積就是100dm2,100×10=1000(dm3)。
師生歸納:1m3=1000dm3(闆書)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利用類推的思路自主推導,完成進率推算,建構體積單位間進率的模型。
3.整理計量單位。
師: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學習了哪些計量單位?
學生交流後課件出示教科書P34下面表格。
(1)學生獨立完成表格。
(2)學生交流,課件呈現完整的表格。
【設計意圖】将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和體積單位及其相鄰單位間的進率進行整理,促進知識的系統化。
三、理解應用,鞏固提高
1.課件出示教科書P35例3(1)。
同桌之間讨論後交流。
【學情預設】1立方米等于1000立方分米,3.8×1000=3800,所以3.8m3=3800dm3。
師:因為1m3比1dm3大,所以将單位m3的量換成dm3,我們稱之為高級單位換成低級單位。誰還能說說,将什麼單位換成什麼單位是高級單位換成低級單位呢?
【學情預設】m2換成dm2,dm2換成cm2,dm3換成cm3。
師:高級單位換成低級單位,怎麼換?
師引導學生概括:高級單位的數換成低級單位的數乘進率,即高級單位的數低級單位的數。(師闆書簡潔表達方式)
2.課件出示教科書P35例3
同桌之間讨論後交流。
【學情預設】1立方分米等于1000立方厘米,2400÷1000=2.4,所以2400cm3=2.4dm3。
師:這裡是由低級單位換成高級單位。低級單位換成高級單位怎麼換呢?
師引導學生概括:低級單位的數換成高級單位的數,除以進率,即低級單位的數高級單位的數。(師闆書簡潔表達方式)
3.學生獨立完成教科書P35“做一做”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後交流,引導學生說說怎麼想的,怎麼做的。
【學情預設】有較強數感的學生對于此類換算無障礙,但有些學生會把高級單位換成低級單位,低級單位換成高級單位這兩種換算弄混淆。
師小結:高級單位的數換算成低級單位的數乘進率,低級單位的數換算成高級單位的數除以進率。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掌握體積單位換算的基本方法,鼓勵他們靈活使用各種方法進行換算。
四、單位換算的實際應用
課件出示教科書P35例4。
(1)學生觀察牛奶包裝箱,找出計算體積所需的數據。
(2)學生自主解答。
(3)交流彙報。
闆書:V=abh=50×30×40=60000(cm3)
(4)師:用立方厘米給牛奶箱的體積作單位合适嗎?你覺得哪個單位更合适?為什麼?
生交流,師闆書:60000cm3=60dm3=0.06m3
【學情預設】當學生能意識到立方厘米作單位較小而牛奶箱較大不匹配時,自然能想到換算單位。有的學生覺得用dm3比較好,有的學生覺得用m3比較好。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體積單位換算,培養使用合适單位表示數量的習慣。
五、實際運用,鞏固提升
1.完成教科書P35“做一做”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後展示交流。
【學情預設】預設1:學生沒有統一單位,直接計算:15×24×3=1080(立方米)。讓學生評價對錯,分析錯在哪裡,及時進行更正。
預設2:各邊長統一單位為“米”,再進行計算。
2.完成教科書P36“練習八”第1題。
【學情預設】有少數學生弄不清單位間的進率或者将乘進率和除以進率弄混淆了,教師引導更正,并強化方法。
3.課件出示習題。
【學情預設】本道題中的邊長,涉及3個長度單位,學生容易混淆,除了解答時要仔細,更要注意最後的單位是“立方分米”,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六、課堂小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對體積單位有了哪些新的認識?在進行各種計量單位的換算時,要注意些什麼?
▷教學反思
前面學習了長度單位、面積單位之間的換算,本節課引導學生利用前面的知識猜想體積單位間的換算,并經曆相鄰體積單位換算的推導過程,旨在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遷移能力,掌握高級單位與低級單位間的互換。教師通過例題的講解與練習的鞏固,組織學生多角度思考和交流,将前後所學的知識逐步歸納成體系,形成知識鍊,所以本節課的内容對于學生來說,并不難理解,關鍵是讓學生掌握方法,避免混淆。
第2課時
▷教學内容
教科書P36~37“練習八”中相關習題。
▷教學目标
1.進一步熟悉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能熟練地進行簡單體積單位之間名數的換算。
2.會正确地用體積單位間的進率進行名數的換算,并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等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名數的換算方法。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名數換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基礎複習回顧
1.回顧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師:我們學習了哪些體積單位?它們之間的進率是怎樣的?[闆書課題:體積單位間的進率(2)]
師歸納并闆書: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2.課件出示問題,學生口答。
二、以題為例,感悟策略
1.課件出示教科書P36“練習八”第2題。
(1)學生自主讀題,整理數學信息。
學生能從中讀到數學信息,知道包裝盒的長、寬和體積,知道玻璃器皿的長、寬、高,求這個長方體包裝盒是否裝得下玻璃器皿。
(2)學生自主解答。
(3)展示交流。
師:都解答出來了嗎?誰能與大家分享一下你的解題方法?
【學情預設】預設1:直接算出玻璃器皿的體積,将體積單位換算為dm3,看它的體積是否比包裝盒的體積11.76dm3小。25×16×18=7200(cm3)=7.2dm3,7.2dm3<11.76dm3,所以裝得下。
預設2:因為玻璃器皿的長、寬、高的單位都是厘米,所以先将包裝盒的體積單位換算成立方厘米,再算出玻璃器皿的體積,比較玻璃器皿和包裝盒的體積大小。11.76dm3=11760cm3,25×16×18=7200(cm3),7200cm3<11760cm3,所以裝得下。
預設3:從已知的信息知道包裝盒的長和寬比玻璃器皿的長和寬都要長,就看包裝盒的高是否比玻璃器皿的高長。11.76dm3=11760cm3,11760÷20÷28=21(cm),21cm>18cm,所以裝得下。
2.對比練習,請同學們快速解答。
(1)課件出示問題。
學生快速解答後展示交流。
【學情預設】學生有的說裝得下,有的說裝不下。
(2)展示學生的解答方法。
師:裝得下嗎?為什麼?
學生邊說,課件同步呈現解答方法。
方法一:8.96dm3=8960cm3,25×15×18=6750(cm3),6750cm3<8960cm3,所以裝得下。
方法二:25×15×18=6750(cm3),6750cm3=6.75dm3,6.75dm3<8.96dm3,所以裝得下。
方法三:8.96dm3=8960cm3,8960÷(28×20)=16(cm),18cm>16cm,所以裝不下。
(3)辨析質疑,深化理解。
師: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得到了不同的結論,老師覺得都有道理,到底是裝得下還是裝不下呢?要說出理由才能讓人信服。
【學情預設】學生通過交流意識到,是否裝得下,僅僅看體積大小是不行的,隻有包裝盒的長、寬、高都大于玻璃器皿的長、寬、高才行,從而确定方法三才是對的,所以裝不下。
(4)對比分析,優化方法。
師:回頭再看看前面的第2題,我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你認為這類問題用哪種方法好?為什麼?
【學情預設】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根據實際情況,方法一和方法二都不是很可靠,因為就算包裝盒的體積大于玻璃器皿的體積,如果包裝盒的高小于玻璃器皿的高,也是裝不下的。
【設計意圖】這兩個問題都涉及體積單位的換算,鞏固體積單位的進率,提升換算的能力。同時,設計兩道對比練習,讓學生體會解決問題的策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
三、綜合應用,靈活選擇計量單位
課件出示教科書P37“練習八”第7題。
(1)學生自主解答,教師個别指導。
(2)集中展示交流。
師:水族箱占地面積是指什麼?需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玻璃又是求什麼?體積呢?
【學情預設】大多數學生都知道:水族箱占地面積是指水族箱的底面積,需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玻璃就是求水族箱的表面積,隻求5個面的面積和,體積就是水族箱的長、寬、高之積。
【設計意圖】這道題涉及長方體的底面積、表面積和體積,而且表面積要根據實際确定,綜合性比較強,能有效感受長方體測量的相關知識的區别與聯系,進一步鞏固和理解面積單位和體積單位,能正确運用與換算。
四、實際應用,拓展提升
課件出示教科書P37“練習八”第9題。
(1)小組合作探究。
(2)展示交流。
【學情預設】學生可能會列式計算:30×30×30÷(20×20×10)=6.75(盒),得到最多能裝6盒。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6盒是不是一定裝得下?怎麼樣裝才能裝得下?
(3)課件呈現完整答案。
【設計意圖】這是一道實際問題,對于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在解答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讨論方法,讓學生感受到僅僅列式是不夠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同時,在研究怎樣裝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幾何直觀能力。
五、自主練習
1.學生獨立完成教科書P36~37“練習八”第4、5、6、8題。
2.集中交流,評價反饋。
六、課堂小結
師:同學們,通過本節練習課,你有哪些新的收獲呢?
【學情預設】學生可能會說,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區分清楚面積單位和體積單位,選擇合适的單位等等。
師闆書:結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闆書設計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2)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結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練習,發現同學們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的換算都掌握得比較好。但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塊,還有待加強。特别是第9題,對學生有一定的挑戰,教學時可引導學生先讨論解決這類問題的方法,引導學生思考,建立如何擺放的表象。針對有困難的學生,可用課件幫助學生理解,從而突破難點。由于沒有教具讓學生實際動手操作,學生理解起來還是有難度,要加強學生幾何直觀的培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