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 鐘馗鬧端午
端午跳鐘馗 民俗祈良願
跳鐘馗,又名“嬉鐘馗”,源自北宋,是古徽州遺存下來的一種傳統民俗表演,在民間,“鐘馗”是避邪扶正的象征,端午跳鐘馗,寓意驅邪賜福、消除五毒、護佑平安、祈盼人壽年豐。
鐘馗傳說
據北宋沈括《夢溪補筆談》記載:唐明皇患疾近一月,忽夢二鬼。小鬼竊得皇上玉笛及楊貴妃之紫香囊奔逃,大鬼乃捉小鬼刳其目,然後擘而啖之。大鬼道:“臣為鐘馗,即武舉不捷之士也,誓與陛下除天下之妖孽。”唐明皇醒後,即病愈,便召畫工吳道子,囑其按夢中情景畫鐘馗捉鬼圖,道子揮筆即成,明皇見後,竟與所夢一模一樣,驚歎不已。後來,鐘馗畫漸漸走入民間,繪制鐘馗畫大都作于五月端午節這一天,或者端午節的前後幾天。到了清代,江南蘇、浙一帶的居民大都在農曆五月于大門或堂中挂鐘馗圖一月,以期驅邪除害、祛兇引福。在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更是有請鐘馗、跳鐘馗、鬧鐘馗的習俗。端午節家家戶戶請鐘馗進家門,象征着把“福氣好運,鎮宅之神”請進了家!
來源:徽州微旅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