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想要運動,健康的體質,不少人的第一選擇便是輕松、方便,而且不需任何特殊場地即可進行的健走散步運動。然而,仔細觀察在路上行走的人就可以發現,盡管每個人都是用雙足行走,但走路姿勢卻大不相同。據了解,許多人都不自覺地走得像“3種動物”,反而對身體帶來負面影響。若想健康地走路、瘦身,不妨在健走前重新檢視自己的走路姿勢吧。
以下3種常見的錯誤走路方式:
錯誤走路方式1:鹈鹕型,造成腰痛、小腹凸出與肩膀僵硬
常常折腰、駝背便形成鹈鹕型走路方式,服務業與常在衆人面前工作的人較多為此類型。該類型的人走路時,有一邊張開雙腳之間的距離來保持平衡、一邊前進的傾向。由于反折腰的關系,會導緻腰痛、小腹凸出、圓肩等,并因此讓肩膀容易僵硬。
據相關報道指出,若走路時變得腰痛,就要懷疑腰部反折了。此時處于骨盆前傾的狀态,将使脊椎與腰部周邊的肌肉衰弱,變得無法支撐身體,除了讓小腹凸出之外,也會産生慢性腰痛、臀部至雙腿麻痹、疼痛等症狀。
錯誤走路方式2:企鵝型:駝背、頸部疼痛、肩膀僵硬、臀部下垂
若是駝背弧度持續至腰部,整個上半身呈現圓弧狀,則為企鵝型走路方式。由于腳力、背肌變弱,上半身容易呈現圓弧狀的久坐上班族與中年男性多有此走路方式 。
企鵝型走路的特征是走路搖搖晃晃、步幅狹窄,容易造成脖子疼痛、肩膀僵硬、膝蓋疼痛等病症。而對女性來說,受貧乳、臀部下垂等煩惱所困的民衆很多都屬于此類型。
有關物理治療師指出,若駝背放着不管,恐導緻圓背,對高齡者來說不僅會讓全身地肌肉無法發揮本來的力量,肌肉衰弱導緻平衡能力變差,也會讓呼吸變得困難,甚至因為脊椎持續受到壓迫,有導緻骨折的風險。
若發現自己總是拖着腳走路,走路時發出“咻咻”的摩擦聲,即為“企鵝型”。此外,也可以背靠着牆壁站立,若發現自己的腰部與牆壁之間沒有空隙,而肩膀與牆壁之間卻空了4cm以上,頭也沒有碰着牆壁,為“企鵝型”的可能性相當大。
錯誤走路方式3:大猩猩,腰部反折(凹背)造成腰痛
若是骨盆前傾,同時出現挺胸、腰部反折(凹背)等,則為大猩猩型走路方式。該走路方式以不擡腳走路為其特征,兩腳間隔較寬,常出現于管理職階、中間管理職位的族群,是由于常在公開場合說話的機會多,為了取得“良好姿勢”而矯枉過正的關系。此外,穿着高跟鞋,走路較快的女性多為此類型,且受腰痛所苦的狀況也相當多。
大猩猩行走路方式以“走路時身體前傾”,“下腹容易凸出”為其特征,此外,靠牆站立時,若背部與牆壁之間能放入拳頭,甚至還有餘裕時即可能為“大猩猩型”。
從正确站姿開始改善,“步幅”是走路方式中應留意的重要的因素
若想讓自己能擺脫傷害身體的動物走路姿勢并正确地步行,需要從正确站立開始留意姿勢。山口麻友指出,首先,腳趾與腳跟好好地站立在地,肛門縮緊,想像肚臍變長向上延伸般将身體重心上提拉直。接着,放松肩膀力氣、兩側肩膀維持同高度,目光直視前方看着鏡子,下巴不要上擡,且從側面看來,耳朵、肩膀、腰部、腳踝關節呈現一直線。最後确認下腹部沒有凸出,即完成姿勢确認。
學會正确站立後,接着便是要确認走路方式。步幅是正确走路方式最該留意的重點,透過正确走路姿勢,不僅不易腰酸背痛、可預防肌力降低,将步幅拉大、快步向前,由于帶給肌肉的負荷變大,會增加熱量消耗,還可得到有氧運動效果。反之,步幅狹窄則是老化的現象。
最簡單的适當步幅計算方法,便是“身高-100cm”(意即若為165cm的民衆,适當的步幅約為65cm),然而根據她的經驗,9成以上的民衆走路時均比适當步幅還要狹窄。
不過,突然間刻意加大步幅,由于會造成身體負荷且容易累,難以長時間持續,因此山口麻友提出了可以加大步幅,并且能持續進行的3妙招:
僅在第3步時增加步幅,約8cm即可。
此作法将能讓民衆更接近正确步幅,順着節奏,用後腳踏出蹬向地面将可更容易地加大步幅。由于後腿蹬地與手腕後拉的動作,能達到鍛煉臀部、雙腿與手腕肌肉的效果。
手臂向後拉。
透過此方法不僅能更容易地加大步幅,還可以刺激肩胛骨周圍的褐色脂肪細胞,更進一步地達到瘦身效果。
想像前方有5cm寬直線
想像前方有一條5cm寬直線并行走,能讓肛門更容易縮緊,此外,腳着地時留意膝蓋伸直,使用腳跟着地。若是穿着西裝的男士,以此為意象行走,将帶給民衆英姿飒爽、帥氣的意象。
據了解,曾有接受指導的30多歲企鵝型民衆,意識到改變步幅後,消除了煩惱的O型腿;40多歲鹈鹕型女性 ,透過改變走路方法在4個月瘦下5.6kg、腰圍縮小了6.5cm;另曾有50歲多歲大猩猩行走路方式民衆,腰圍減少了9.7cm,還更進一步地減少0.7%體脂并增加了0.3kg的肌肉。因此,若發覺怎麼健走都瘦不下來,甚至産生腰酸背痛的現象,不妨重新對着鏡子檢視自己的走路姿勢,改變走路方式試試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