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傳染性胸膜肺炎,又稱豬胸膜肺炎放線杆菌感染,或豬胸膜肺炎嗜血杆菌感染,是豬的一種常見呼吸道傳染病,其臨床表現與豬體免疫狀态、環境應激及病原的毒力等因素密切相關。不同齡期的豬都有易感性,尤 以 4〜5 月齡豬的發病死亡較多,而最急性和急性病例則多見于2〜5 月齡育肥仔豬,且死亡率較高。
1。 傳播途徑 引發本病的病原體主要是胸膜肺炎放線杆菌,病豬和帶菌豬是本病的傳染源。因此病原在豬體外僅能存活很短的時間,故豬與豬之間的密切接觸是本病傳播的主要方式;在短距離的舍與舍之間,亦可通過空氣媒介而發生間接傳播。在繁殖種豬群中,母豬是病原擴播的主要貯存宿主。
由亞臨診 隐性感染的種母豬生下的仔豬能起到帶菌者的作用,将病原帶人肥育場。而在連續生産的肥育場中,本病康複帶菌豬則是引起新購人仔豬感染的主要來源。
2。 症狀與病變
1症 狀 人 工 感 染 的 潛 伏 期 為 1〜7 天,根據其症狀表現和病情經過,在臨診上可将之分為最急性型、急性型、亞急性型和慢性型。
① 最急性型 豬群中突然有一頭或幾頭豬發病,并可在無明顯征兆下死亡。随後,疫情發展很快,病豬體溫升高達41。 5° C 以上;精神委頓、食欲明顯減退或廢食,張口伸舌,呼吸困難,常呈犬坐姿勢;口鼻流出帶血性的泡沫樣分泌物,鼻端、耳及上肢末端皮膚發紫,可于24〜36小時内死亡,死亡率高。
② 急 性 型 病 豬 精 神 沉 郁 ,食欲不振或廢絕,體溫升髙至40。5 C 〜41。0° C ; 呼吸困難,喘氣和咳嗽,鼻部間可見明顯出血。整個病情稍緩,通常于發病後2〜4 天内死亡,耐過者可逐漸康複,或轉為亞急性或慢性型。
③亞急性或慢性型 通常由急性型轉化而來,臨診症狀不甚明顯,僅見食欲不振,精神欠佳,增重緩慢,飼料轉化率下降,成為危險的帶菌者。
當受到嚴重應激或其他病原如支原體、多殺性巴氏杆菌等侵染時,可激發而使之轉化為急性型。
2病變 眼觀病變主要見于胸腔,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肺炎和胸膜炎。特征性病變是肺葉和肺小葉出現纖維素性胸膜肺炎,大多數為雙側性,并有許多突起。肺炎區顔色灰暗,呈實心,切面易碎,位于橫膈膜的肺炎病變呈集合型,與正常組織界線分明,胸腔中有粉紅色血樣液體。
① 最急性 通常無明顯的特征性病變。有時可見肺表面充滿大量的出血或淤血斑。在上呼吸道内有血樣泡沫,黏液存在,在肺泡及肺間質之間也有血樣泡沫。
② 急性 纖維蛋白及纖維性出血或纖維性壞死性氣管肺炎并在氣管和肺有不規則的充血,纖維素性滲出。
胸膜和肺漿表面有彌漫性纖維素性滲出物被覆,病程較長者可見肺與胸壁高度粘連,胸腔積液,胸水混濁,有時混有血液。氣管和支氣管内常有多量泡沫狀帶血色的纖維素性滲出物。
③ 慢性 肺漿膜和胸壁不均勻性增厚,部分或大部分粘連, 肺部病變常較局限,尤以後葉多見,呈大小不等的外包結締組織的結節樣病竈。
有時可見關節炎,心内膜炎,腦膜腦炎,不同部位的膿腫。
3。診斷 依據發病情況、臨診症狀和病理剖檢病變可以作出假定性診斷,但确診有賴于進行細菌分離鑒定和其他實驗室檢査。鑒别診斷 急性病應與豬瘟、丹毒、鍊球菌感染等加以區分 ;慢性病應與放線杆菌病、波氏杆菌病、化膿棒狀杆菌、副嗜血杆菌病、支原體肺炎、敗血巴氏杆菌感染、沙門杆菌病、葡萄球菌感染、維生素 E 和砸缺乏等加以 區分。
4。防 治 措 施 一 旦 暴 發 本 病 ,推薦盡快采用抗生素治療方法,早期的及時治療是提高療效的重要條件。許多抗菌藥物對本病都有治療作用,最好應根據本場用藥史和分離物的藥敏試驗結果進行選用。
1 治療 病豬給予腸道不吸收的抗生素青黴素、氨苄青黴素、慶大黴素、泰妙靈、四環素最高劑量,3 天以上。
感染群中的其他豬,用抗生素拌料或飲水。連續拌料或飲水5〜10天;對于慢性病例藥物治療作用不大。藥敏試驗很有必要,因為某些血清型的放線杆菌對氨苄青黴素、鍊黴素、磺胺有一定的耐藥性。抗生素治療并不能消除豬群的感染。良好的治療效果來自于盡早确診疫病和及時大量用藥。
2 預防疫苗 免疫是最好的預防和控制措施。實行疫苗接種,提高豬體的特異性免疫抵抗力。抗體具有較好的保護作用。母源抗體可以保護5〜9 周,這也許會幹擾主動免疫。然後當抗體下降時,黏膜和呼吸道清除病原的能力就會減弱,免疫保護作用不是100%。
當帶菌者存在時,似乎也有自然感染的交叉保護,但不是來自疫苗。
3 管 理 加 強 檢 疫 ,防止引人帶菌豬。減少應激,改善和加強飼養管理,采用全進全出的飼養方式。禁止将易感豬與病豬混群,進行血清檢査,呈陽性即為帶毒,又叫血清學陽性。預防控制好其他呼吸道疾病。
感染前2 周免疫,使用同一血清型。總之,對于呼吸道疾病的控制應以免疫預防為主,并結合綜合性防治措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