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二字的出處和介紹:
1、追根溯源,“舍得”一詞,最早出自《了凡四訓》。“舍得”者,實無所舍,亦無所得,是謂“舍得”。故《金剛經》雲:應無所著而生其心。
2、在傳人中國後,迅速與中國傳統的老莊道學思想相互融會,成為“禅”的一種哲理。随着光陰的流轉,“舍得”這一禅理,又迅速滲透到了中國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并逐步演進為一種雅俗共賞、啟迪心智的“生活禅”。
3、“舍得”既是一種生活的哲學,更是一種處世與做人的藝術。舍與得就如水與火,天與地,陰與陽一樣是對立又統一的矛盾概念,相輔相成,存于天地,存于人生,存于心間,存于微妙的細節,囊括了萬物運行的所有機理。萬事萬物均在舍得之間,達到和諧,達到統一。要得便須舍,有舍才有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