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茶膏怎麼喝效果好

茶膏怎麼喝效果好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9-02 03:00:18

茶膏始于南唐,成于宋,在清時更是成為皇室的專享品,到了2016年,茶膏還随神舟十一号登上了太空。經過了漫長的演變過程,有着千年的曆史。

那麼,你想知道茶膏在千年前是怎麼沖泡的嗎?航天員在太空又是怎麼泡茶膏的?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介紹茶膏的五種沖泡方法。

茶膏怎麼喝效果好(茶膏的五種沖泡方法)1

衆所周知泡茶最關鍵的三要素是:茶水比、水溫、時間,這同樣适用于茶膏。

下面我們再從五種不同的沖泡器具來聊一聊在實際沖泡茶膏時應該怎麼應用:

01.

經典

蓋碗/

GONGRUNXIANG

蓋碗泡茶是最常見的泡茶法,茶膏亦可以選擇它作為我們日常泡茶的器具。蓋碗易聚香藏氣,茶湯可徐徐沁出,甚是惬意。

泡茶膏時,打開蓋碗,沁人心脾的茶香撲面而來,也是一種享受。且蓋碗泡茶膏,出湯的每一泡都有不同滋味,一般前兩泡滋味較淡,巅峰值在兩泡以後,湯感醇厚濃郁,至十泡以後滋味漸弱,這也不失為一種品飲樂趣。

茶膏怎麼喝效果好(茶膏的五種沖泡方法)2

/沖泡方法/

1. 可先将蓋碗用沸水溫杯後,投入1g的茶膏(蓋碗沖泡需準備塊狀的茶膏)。

2.向蓋碗中加入沸水後蓋上蓋子焖泡數秒(用蓋碗泡茶膏可反複沖泡約8次左右,出湯時間從開始的8秒逐漸遞增為最後15秒左右)。

3.将蓋碗中的茶湯分倒入公道杯後分至品茗杯即可飲用。

茶膏怎麼喝效果好(茶膏的五種沖泡方法)3

故宮博物館藏 乾隆禦題《三清茶》詩的青玉蓋碗

02.

觀賞性

龍壺/

GONGRUNXIANG

龍壺是貢潤祥專門為品飲茶膏,并根據中華千年傳統品飲文化的基礎上,研發的一套具有沖煮、觀賞和聞香的專享茶器。龍的形象蘊涵着祥瑞之運,沖泡的過程又可觀賞吞雲吐霧之奇景,非常具有藝術價值。

茶膏怎麼喝效果好(茶膏的五種沖泡方法)4

/沖泡方法/

1.先注入800ml沸水後,輕啟茶膏密封包裝袋,可選擇1g塊狀或晶體狀的茶膏倒入龍壺中。

2.約5秒後就可以欣賞到龍壺中沙華曼舞,水墨仙境的奇觀。

3.待茶膏完全在龍壺中釋放後,即可分茶品飲。此時亦可開啟電磁爐,将茶湯煮至沸騰再飲用。

茶膏怎麼喝效果好(茶膏的五種沖泡方法)5

03.

暖心

焖泡法/

GONGRUNXIANG

冬季,渴望無盡的溫熱與滋潤。這個時候,焖泡一杯熟茶膏是不錯的選擇。且焖泡法對于發酵過的熟茶來說,是濃郁口感的提升利器。

在寒冷的冬天,提前焖泡好一壺熟茶膏,可以适用于非常多場景。比如在外應酬時,熟茶可以緩解醉酒的不适症狀,當酒過三巡後,為貴客倒上一杯溫暖的熟茶,那将是一個非常暖心的舉動。

另外日常辦公或居家時,提前為客人焖上一壺好茶,是非常講究的待客禮儀;給家人焖上一杯暖茶,其樂融融更溫馨。

茶膏怎麼喝效果好(茶膏的五種沖泡方法)6

/沖泡方法/

1.準備一隻800ml的焖壺,投入1.5g的茶膏後加入沸水焖泡。

2.溫馨提示一下,至少提前半小時焖泡茶膏,滋味更醇香濃郁,體驗感更佳。

茶膏怎麼喝效果好(茶膏的五種沖泡方法)7

茶膏怎麼喝效果好(茶膏的五種沖泡方法)8

04.

惬意

煮飲法/

GONGRUNXIANG

閑煮一壺茶膏,是一份享受。尤其是寒冷的冬天,和幾位老友一起煮一壺茶膏,茶香随着袅袅升起的霧氣,彌漫于茶室,瞬間饞煞席中人。煮出來茶膏,茶湯粘稠、醇淨甜潤而又帶着迷人香氣。

茶膏怎麼喝效果好(茶膏的五種沖泡方法)9

/沖泡方法/

1、用電磁壺接滿純淨水(約800ml,根據口感濃淡可選擇500ml至800ml),加熱至沸騰。

2、向電磁壺中放入1克熟茶膏。

3、沸煮至茶膏全部融化(約1分鐘),分在小品杯中即可飲用。

4、如待其冷卻至60度左右時品飲,則湯色通透、紅亮,口感更佳。

茶膏怎麼喝效果好(茶膏的五種沖泡方法)10

05.

方便

沖飲法/

GONGRUNXIANG

日常在辦公室或時間比較緊急,手邊又沒有茶具時,想要沖泡一杯好茶,就可以選擇沖飲法來泡茶膏,隻需5秒就能收獲一杯醇香好茶。

茶膏怎麼喝效果好(茶膏的五種沖泡方法)11

/沖泡方法/

1、隻需準備一隻随手杯,把茶膏倒入杯子中。

2、注入沸水沖泡,五秒後即可品飲。

3、每袋茶膏(0.3g沖泡180-240ml水口感更佳),可根據個人口感調整水量。

茶膏怎麼喝效果好(茶膏的五種沖泡方法)12

無論你選擇什麼樣的沖泡方法

都可以領略到貢潤祥的茶膏之美

茶膏入水,盡釋普洱精華

沉浮暈染,意趣盎然

品膏知沉浮,知天地萬物,知人生百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