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法治的反面是人治

法治的反面是人治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8-16 03:37:45

荊州新聞網評論(特約評論員 雪山網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日漸深入人心。當今,各種宣傳這24字核心價值觀的媒介随處可見,諸如牆體公益宣傳欄、圍擋公益廣告牌、網吧電腦桌面壁紙等等,時不時會出現将其中的“法治”錯為“法制”,事實上已産生了精神文明建設中的不文明現象。其錯誤緣由應該主要來源于以下三個方面:

法治的反面是人治(荊江評論法治)1

一是思維方式守舊。“法制”一詞廣泛應用的時間比“法治”一詞要早,中國社會主義法制的奠基者董必武早在建國初期就說到:“國家沒有法制,就不能成為一個國家。”“法制”一詞流行,對于在往昔法制不太健全的年代,為推動建立法律制度體系發揮過重要作用。可是進入新時代後,治國理政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依法治國”理念尤其是法治思想指引下,“全面依法治國”成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治國方略。“法治”一詞登上曆史舞台,蘊含了更深更寬的内涵,更能與時俱進開創新篇。從國家級媒體《法制日報》更名為《法治日報》就能看出端倪。沿用“法制”一詞,顯然部分宣傳責任人思維方式還停留在過去的曆史時期。

法治的反面是人治(荊江評論法治)2

二是文字概念模糊。“法制”是名詞,為法律和制度的簡稱。而“法治”是名詞兼動詞,它區别于“人治”,也可簡單理解為依法辦事,是一個代表現代社會及其治理進步的理念。兩者既有區别又有聯系,“法制”是“法治”的基礎和條件,“法治”是“法制”的目标和前景,“法治”依據完備的法律和制度來實施科學的、創新的治國理政理念。

“法治”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當今中國在社會層面的主流價值觀。它依靠法律的理性和權威,強調法律在國家和社會治理中的至高無上地位。此用詞出錯,證明部分宣傳參與者混淆了法律文字概念。

法治的反面是人治(荊江評論法治)3

三是審核把關不嚴。法律詞彙中的“治”與“制”音同字不同,稍有不慎就會混聽、錯寫、誤傳。相關責任人或因概念模糊,或因熟視無睹,或因草率馬虎,審核不細,把關不嚴,沒有認真校對樣稿是否采正确,造成極不嚴肅的錯誤後果。尤其一地的網吧桌面壁紙出現錯誤宣傳版本,将會同步讓數以萬計的電腦信息處于持續誤導傳播狀态,尤其網吧上網者絕對大多數都是處于廣泛求知階段的青少年群體,實在是“誤人子弟”。

從建設法制的基本方針到依法治國的科學方略,顯現出中國法治理論認識和實踐水平的不斷進步和提升,也代表着中國法治建設的曆史性跨越。“法治”已成為人類政治文明發展到一定曆史時期的重要标志,我們理應全面掌握“法治”概念,并能正确運用,為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添正能量,推進中國特色的法治社會建設取得新成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