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牛是一種水生哺乳動物,如果仔細觀察的話,會看到海牛背後有一圈圈的泡泡,這是怎麼回事呢?下面小編就帶來介紹。
通過排氣調節浮力
如果你看到過海牛,會發現海牛的背後,總是跟着一圈一圈的泡泡,其實這是海牛在通過不停地排氣以調節自身的浮力,因為它沒有魚鳔,上浮和下沉借助排氣來實現。
儒艮是海牛嗎?
網上經常有人說儒艮是儒艮,海牛是海牛,不是一類動物。其實這種說法是有失偏頗的。
儒艮屬于海牛目,海牛目是一類以植食為主的水生哺乳動物,海牛目現存2個科:海牛科(Trichechidae)、儒艮科(Dugongidae)。
海牛科現存3個物種:亞馬遜海牛、美洲海牛、非洲海牛。
儒艮科現存1個物種:儒艮。
海牛科和儒艮科最明顯的區别就是它們的尾巴。包括亞馬遜海牛、西非海牛、美洲海牛在内的海牛科,其尾巴呈圓槳狀,好比古代宮廷貴婦納涼用的“團扇”。而儒艮科的尾巴像鲸類的尾鳍,呈“V”字形。
不過有個例外,斯拉特海牛屬于儒艮科,它的尾巴也呈“V”字形。它可謂海中“巨人”,體長可達9米,遠超今天所有的海牛和儒艮。不過斯特拉海牛因人類的過度捕撈而于18世紀滅絕。
海牛生活在大西洋的西海岸,而儒艮則分布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溫暖緯度。像海牛一樣,雌性儒艮在季節會吸引幾隻雄性的注意,并最終與一兩隻交配。一隻小牛在12-14個月的妊娠期後出生(妊娠期很長!),并将繼續哺乳長達一年半。嬰兒會在媽媽身邊好幾年,而女性每兩年半到七年才繁殖一次。雖然成年儒艮沒有任何天敵,但年輕的儒艮有被鹹水鳄魚、虎鲸和大型沿海鲨魚等動物吃掉的風險。
儒艮被宣布功能性滅絕
我國地大物博,生物資源也非常豐富,其中包含着諸多數量稀少的珍稀生物,由于氣候條件、栖息地環境以及人為活動影響,不少珍稀生物面臨着活動區域極大壓縮、種群數量越來越少甚至不斷逼近滅絕的境地。今年早些時候,原本栖息在我國長江流域的長江白鲟被正式宣布滅絕,實在是讓人扼腕歎息。
近日,英國《皇家學會》期刊發布了一篇論文,指出儒艮(rúgèn)這種生物在中國已經功能性滅絕。如果結論成立的話,那麼對我國來說實在是太可惜了,也說明了加強生态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仍然任重道遠。
功能性滅絕,即某一生物由于環境破壞、氣候變化等因素,數量變得非常稀少,在自然狀态下已基本喪失了維持其繁殖能力或生存能力,種群已經面臨即将崩潰的境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