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網絡上出現粉色玫瑰鹽、黑鹽和藍鹽等彩色鹽,被說是高檔鹽,那麼,高檔鹽營養價值更高嗎?食用鹽真有高低端之分嗎?下面小編就帶來介紹。
近日,多種高端進口鹽在網絡平台熱賣。喜馬拉雅的粉色玫瑰鹽、夏威夷的黑鹽、伊朗的波斯藍鹽......這些進口鹽售價在數十元到上百元不等。
普通的食鹽中,氯化鈉的含量超過99.5%。氯化鈉以外的「雜質」可以給鹽帶來特殊的顔色,比如淡粉紅色、淡綠色、淡灰色、淡黃色、淡褐色等等,和普通的鹽具有很好的區分度。
隻要能達到安全标準,鹽裡面有一些氯化鈉以外的營養元素,都是有益無害的。比如鉀、鈣、鎂、鐵、鋅、銅、錳等,少量存在時都是優點而不是缺點。
比如說稱為玫瑰鹽也叫喜馬拉雅鹽的,它的優點是鎂、鈣和矽元素的含量較高,鐵含量也較高,實際上,含鐵化合物的存在,是它呈現美麗粉紅色的主要原因。
不過,由于人一天所吃鹽的數量很有限,靠吃鹽來補充這些營養元素,實際上并不是非常有效。
按媒體在權威機構檢測獲得的數據,比如說,如果一天吃5克玫瑰鹽,隻能獲得不到2毫克鐵,和育齡女性一天所需的20毫克鐵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不能作為膳食補鐵的主要來源。同時,其中鐵的吸收利用率未經測定,暫時無法評價。
玫瑰鹽中的矽元素相對較高,它可能對骨骼健康産生作用,5克鹽中的矽含量約有10毫克。但目前矽是否必需元素尚有争議,我國也未制定矽攝入量的标準,能否發揮益處不能确定。
鎂和鈣是人體必需元素,對控制血壓、平緩情緒和強健骨骼牙齒均有益處。氯化鎂和氯化鈣略帶苦味,能給鹽增加少許特殊的風味。有些地區的居民腌菜時特别喜歡用略有一點苦味的粗鹽,其中就含有一點鎂元素。
按我國目前的營養素參考攝入量,未孕産的成年人一天的鎂攝入參考值為330毫克,鈣參考值為800毫克。每5克玫瑰鹽中含有約37毫克,鈣為25毫克,對增加鎂的攝入量多少還有點效果(超過參考值的10%),對鈣的供應意義就可以忽略了(隻占參考值的3%而已)。
玫瑰鹽中鉀元素的含量較少,僅為鈉元素含量的1%左右,因此在補鉀方面并無實際意義。要增加鉀的攝入量,還不如直接買低鈉鹽,其中含有25%左右的氯化鉀。
其實,人們沒必要指望僅僅依靠食用玫瑰鹽來達到補鎂補鈣的效果,因為不用它,隻要其他食物搭配合理,就能輕松補充鎂和鈣。
其實,營養學家稱,其實無論何種食用鹽,其主要成分均為氯化鈉,礦物質、微量元素含量均為少數。其次,由于普通人日常攝入的鹽分有限,靠每日食鹽來攝入這些礦物質,也很難達到補充營養的效果。
從市場角度來說,食物營養價值的高低并不一定與其價格的高低直接挂鈎。有的食品相對便宜,但是營養價值很高;也有的食品價格很高,但是營養價值并不太高。食品價格是由成本和供求關系決定的,高價格并不是進口高檔鹽必然高營養價值的理由,稀罕度和營銷概念才是它昂貴的原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