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材質
真正明代宣德爐的材質是風磨銅。
風磨銅是明代時期宣德年間,外國進貢給明朝皇帝的貢品。原礦的風磨銅與配比後的紫金銅最主要的區别就是看鏽,原礦風磨銅制造的器物會生綠鏽,配置後的紫金銅生産制造的器物就不會生綠鏽。
紫金銅配置的成份多樣:有金,銀,銅,鉛,錫,鋼,水銀,金剛鑽石,五色玻璃面等各種,各種原料成份的含量不等,其中金的含量越高,銅材的紫紅顔色顯得越淡。紫金銅的配制技術,是清代乾隆年以後從尼泊爾傳入我國,所以紫金銅材質和黃銅材質的銅爐,就是清代以後的仿品,風磨銅和紫金銅材質的銅爐,就是清早期以前的銅爐。這是區别明清銅爐的重要标志。清早期有些銅爐是紫銅材質,也有些是黃銅材質;清中晚期以後,銅爐材質就是黃銅了。
2、看字款
清代早期以前仿得好的宣德爐,都是清代和明代的楷書款或者篆書款,其字體都是古寫體,特别是“大明宣德年制”中的“德”字少一橫,繁寫的“制”字少一點,特别明顯。字款的格式有這樣幾種:“宣” “宣德” “宣德年制” “大明宣德年制”。明代字款顯得宏厚穩重,清代的字款顯得清秀端莊。有些字款是鑄造的,很多字款還是錾刻而成,留下手工錾刻的細微印記。
3、看包漿
任何一種或者一件文物,經過數百年,甚至數千年的傳承,或者是土埋水浸,自然就吸收了日月之精華,天地之靈氣,也就留下了難以磨滅的歲月滄桑,顯得斑駁陸離。器物自然都會有銅鏽,土鏽,水沁,磨痕,殘損,這種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是那些為了蠅頭小利的人,随意就可仿造出來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