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奧匈帝國,又名雙元帝國、二元帝國,正式名稱為:帝國議會所代表的王國和皇室領地以及匈牙利聖史蒂芬王冠領地,13世紀後成為哈布斯堡帝國的重要組成部分。
2、哈布斯堡帝國實施聯合統治,政治體制為共主邦聯,内部的奧地利、西班牙、匈牙利諸國均為獨立國家,但同奉一位君主作為國家元首。神聖羅馬帝國解體後,奧地利改組為帝國,半個世紀後,弗蘭茨一世将匈牙利由王國提升為帝國,二元帝國正式建立。
3、奧匈帝國與英、法、德、俄并列為歐洲傳統五大強國,是當時世界列強之一,其國土面積之遼闊、在當時歐洲排名第三,僅次于俄羅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總人口數量之衆多、稍遜于俄羅斯和德意志帝國,位于歐洲第三。
4、奧匈帝國在一戰之後解體、分裂為多個國家。在其領土上新成立了四個國家: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同時其部分領土被意大利、羅馬尼亞、波蘭和南斯拉夫占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