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絡繹不絕的絕是什麼意思

絡繹不絕的絕是什麼意思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8-27 22:48:21

  釋義「絡繹不絕」之「絡繹」,典源作「駱驿」、「絡驿」。絡繹,往來不絕、相連不斷。「絡繹不絕」形容連續不斷的樣子。◎語本《後漢書.卷三一.郭杜孔張廉王蘇羊賈陸列傳.郭汲》。△「川流不息」

  典源◎1《後漢書.卷三一.郭杜孔張廉王蘇羊賈陸列傳.郭汲》郭汲字細侯,扶風茂陵人也。……後颍川盜賊群起,九年,徵拜颍川太守。召見辭谒,帝勞之曰:「賢能太守,去帝城不遠,河潤九裡,冀京師并蒙福也。君雖精于追捕,而山道險阸,自鬥當一士耳,深宜慎之。」汲1>到郡,招懷2>山賊陽夏趙宏、襄城召吳等數百人,皆束手詣3>汲降,悉遣歸附農。因自劾專命4>,帝美其策,不以咎5>之。後宏、吳等黨與聞汲威信,遠自江南,或從幽、冀,不期6>俱降,駱驿7>不絕。 (1) 汲:郭汲(公元前38~公元47),字細侯,東漢扶風茂陵人。西漢末為漁陽都尉,王莽時遷并州牧。光武時為尚書令,轉為漁陽太守。汲驅盜賊、撫山賊、守邊境,匈奴不複入塞,民得安業。後因并州有賊據,調并州牧,賊除,徵為中太中大夫,越明年卒。◎2《後漢書.卷四二.光武十王列傳.東海恭王強》永平元年,強病,顯宗遣中常侍鈎盾令将太醫乘驿視疾,诏沛王輔、濟南王康、淮陽王延詣魯。及薨,臨命上疏謝曰:「臣蒙恩得備蕃輔,特受二國,宮室禮樂,事事殊異,巍巍無量,訖無報稱。而自修不謹,連年被疾,為朝廷憂念。皇太後、陛下哀憐臣強,感動發中,數遣使者太醫令丞方伎道術,絡驿不絕。臣伏惟厚恩,不知所言。 ◎3《後漢書.卷八九.南匈奴列傳》馮柱将虎牙營留屯五原,罷遣鮮卑、烏桓、羌胡兵,封蘇拔廆為率衆王,又賜金帛。鄧鴻還京師,坐逗留失利,下獄死。後帝知朱徽、杜崇失胡和,又禁其上書,以緻反畔,皆徵下獄死,以鴈門太守龐奮行度遼将軍。逢侯于塞外分為二部,自領右部屯涿邪山下。左部屯朔方西北,相去數百裡。八年冬,左部胡自相疑畔,還入朔方塞,龐奮迎受慰納之。其勝兵四千人,弱小萬餘口悉降,以分處北邊諸郡。南單于以其右溫禺犢王烏居戰始與安國同謀,欲考問之。烏居戰将數千人遂複反畔,出塞外山谷閑,為吏民害。秋,龐奮、馮柱與諸郡兵擊烏居戰,其衆降,于是徙烏居戰衆及諸還降者二萬餘人于安定、北地。馮柱還,遷将作大匠。逢侯部衆饑窮,又為鮮卑所擊,無所歸,竄逃入塞者駱驿不絕。

  典故說明「絡繹不絕」或作「駱驿不絕」、「絡驿不絕」,連續不斷的意思。在《後漢書.卷三一.郭杜孔張廉王蘇羊賈陸列傳.郭汲》中提到一段故事:郭汲是西漢末到東漢初期的人,東漢光武帝中興後,他被任命為漁陽太守。漁陽一地經過西漢末期的變動,盜賊充斥。郭汲上任後,信賞必罰,懲奸除惡,盜賊便從此消散,地方逐漸歸于平靜。後來匈奴又不斷地擾亂漁陽邊境,郭汲整軍待戰,以緻于匈奴不敢來犯,使人民得以安居樂業。由于他在此地的政績極佳,颍川地區出現盜賊時,光武帝又将他派去做太守。郭汲到了颍川,招降山賊數百人,不将他們治罪,讓他們回鄉務農。所以除了颍川地區的盜賊外,其他地區的盜賊聽說郭汲的德政,都紛紛前來歸降。《後漢書》此處原文便用「駱驿不絕」來形容各地區的盜賊來降時,人與車馬來往頻繁,連續不斷的樣子。另外如《後漢書.卷八九.南匈奴列傳》,内容則是表述東漢和帝時南匈奴的逢侯作亂,漢軍聯合烏桓、鮮卑等四萬聯軍合剿,大破逢侯于滿夷谷。逢侯便率餘衆出塞,分裂為二部,物資貧乏,加上被鮮卑攻擊,兵困馬疲,紛紛向塞外逃竄。其中也用「駱驿不絕」形容逢侯部屬離開軍隊,向塞外逃亡的人數衆多,連續不斷。再如《後漢書.卷四二.光武十王傳.東海恭王強傳》,内容則是表述東漢東海恭王劉強臨終前上書皇帝,感謝皇帝與太後的恩德。文中寫自己沒好好照顧身體,長年久病,讓大家擔心。太後和皇帝好幾次派使者、太醫提供方藥或看病。其中也用這種說法表示使者、太醫往來頻繁,連續不斷。後來「絡繹不絕」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連續不斷的樣子。至于「絡繹」一詞也出現得相當早,《文選.馬融.長笛賦》:「繁缛絡繹,範蔡之說也。」李善注:「辭旨繁缛,又相連續也。」後世成語則以「絡繹不絕」為主形,馬字邊的「駱驿」遂罕見。如《隋書.卷四一.高熲列傳》:「其夫人賀拔氏寝疾,中使顧問,絡繹不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