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春分節氣習俗 春分習俗知多少

春分節氣習俗 春分習俗知多少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9-04 18:36:05

  導讀:春分将為期90天的春季平分為兩個45天。在春分這天,陰陽平衡、晝夜均等。所以春分之日有很多習俗,這些習俗往往和中華民族天人合一,陰陽平衡的觀念一緻,承載了深刻的文化内涵。那麼,春分節氣習俗有哪些呢?春分習俗知多少呢?和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春分節氣習俗

  吃春菜

  吃春菜是嶺南風俗,相傳在昔日四邑(現在加上鶴山為五邑)的開平蒼城鎮的謝姓,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種野苋菜,鄉人稱之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采回的春菜一般家裡與魚片"滾湯",名曰"春湯"。有順口溜道:"春湯灌髒,洗滌肝腸。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春,人們祈求的還是家宅安甯,身壯力健。

  野苋菜全草或根都可以用來入藥,而且作為藥膳,也是很好的一種食材之一。如果在平時遇到相關的疾病,不妨試一試野苋菜哦!藥療不如食療也。那麼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道關于野苋菜的食物——野苋菜蛋湯,平時喝一些也是能夠清熱解火的。

  放風筝

  春分期間還是孩子們放風筝的好時候。尤其是春分當天。甚至大人們也參與。風筝類别有王字風筝,鲢魚風筝,眯蛾風筝,雷公蟲風筝,月兒光風筝,其大者有兩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場上有賣風筝的,多比較小,适宜于小孩子們玩耍,而大多數還是自己糊的,較大,放時還要相互競争看哪個的放得高。

  春分時,陰陽平均,人體氣血要保持平衡,運動宜不急不緩,過于劇烈則引動肝火,一動不動則氣血淤滞。放風筝是一種很好的全身運動。春分時節适宜踏青,一線在手,視風筝乘風高飛,随風上下,飄忽不定,實是一大快事。在放風筝的過程中,由于要不停地跑動、牽線、控制,全身的肌肉關節都要參加活動。急緩相間,有張有弛,有利于放松鈕骨,活動肌肉。

  春分習俗知多少

  1、豎蛋

  "春分到,蛋兒俏。"春分這一天陰陽相半,最容易把雞蛋立起來,道理是:春分是南北半球晝夜均等的日子,呈66.5度傾斜的地球地軸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剛好處于一種力的相對平衡狀态,很有利于豎蛋。春分立雞蛋能旺運哦。

  2、放風筝

  清氣上升、微風飄蕩,最适合放風筝。大家可以放風筝來活動筋骨,消除"春困"和"郁悶"。

  3、吃春菜

  "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種野苋菜,鄉人稱之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采回的春菜一般家裡與魚片"滾湯",名曰"春湯"。

  4、送春牛

  春分随之即到,其時便出現挨家送春牛圖的。其圖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曆節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名曰"春牛圖"。

  5、粘雀子嘴

  春分這一天農民都按習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湯圓,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圓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扡着置于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

  6、春祭

  二月春分開始掃墓祭祖,也叫春祭。掃墓前先要在祠堂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請鼓手吹奏,由禮生念祭文,帶引行三獻禮。

  民間習俗開始掃墓祭祖,也叫春祭。春分掃墓開始時,首先掃祭開基祖和遠祖墳墓,然後分房掃祭各房祖先墳墓,最後各家掃祭家庭私墓。南方客家地區春季祭祖掃墓,都從春分或更早一些時候開始,最遲清明要結束,清明後,五運中的火運已經發動,陽氣明顯提升,時空場就發生了一種閉合,信息交通的困難,而造成祖先們難以享祭,接收不到子孫們的感恩酬謝。恪守天道運行規律的度數信,守信是中國古代民俗的重要法則。

  7、祭日

  春分亦是傳統祭日的節日。也就是說,春分之日要祭拜太陽,感恩太陽賜予這個禮德能量和陽光光明給大地,促進了大地上萬物的生長。所以,在古代一直繼承着春分祭太陽和秋分祭月亮的這樣一個習慣。

  從春分祭太陽開始,拉開了春祭的序幕。我們在春分這一天,應當主動對道、德、天、地、國、親、師,都有這個感恩的表示,這個也叫做我們春季的飲福,是對春天的感恩祭祀。

  8、春分吃太陽糕

  在古代,春分是個很重要的節日,每到春分這一天,帝王都會率領群臣,迎日、祭祀太陽。而在民間,則有春分日吃太陽糕的習俗,寓意"太陽高"。民間習俗認為在春分日吃了太陽糕,可以給你帶來好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