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将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郢,占領了包括楚都郢在内的江漢流域,楚頃襄王被迫東遷。
汨羅江畔,一位已過耳順之年的老者,危冠深衣,腰佩長劍,臨江而立。他面容憔悴、身形枯槁,卻依然全身散發着豐神灑逸的氣質,疾風襲來,衣衫翩然。他就像一尊神像,伫立在神秘的汨羅江邊,看着急急的流水,思緒萬千。
一個漁夫劃船經過,眼尖的他認出了此人正是楚國的三闾大夫屈原,驚奇地問道:“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嗎?怎麼會落到這種地步了?”
屈原微微回過神,長歎一聲道:“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所以,我被放逐了。”想起被放逐的情景,他的語氣中充滿了無可奈何。
漁夫搞清楚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同情之餘卻也疑惑:“三闾大夫啊,一個德才兼備的人是不會執着拘泥于外物的,世人既已如此,您為什麼不随波逐流、與世推移,偏要憂國憂民、與衆不同,使自己遭到被放逐的下場呢?”
屈原顯然無法理解漁夫的話,随波逐流?他怎麼對得起自己熱愛的國家,怎麼對得起自己偉大的理想,于是憤然地說:“我甯願投身這江水之中,葬身在魚鼈的肚子裡,哪能讓玉一般的東西去蒙受世俗塵埃的沾染?”
“唉!”見勸說無效,漁夫歎了口氣,搖搖頭,劃船離去,留下屈原一個落寞的身影,倒映在夕陽的餘晖下。
這時的屈原仰天長嘯,滿臉痛苦悲切的神情,他感到悲憤、感到孤獨、感到絕望,他的眼前掠過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情景,掠過百姓被秦軍欺壓颠沛流離的情景,掠過他所熱愛的土地從此被秦軍占領的情景。他越想越痛苦,淚流滿面,大聲唱道:“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傷懷永哀兮,汩徂南土。眴兮杳杳,孔靜幽默。郁結纡轸兮,離慜而長鞠。撫情效志兮,冤屈而自抑……”
唱罷,他毅然地抱起一塊大石,縱身一躍,跳入了水流湍急的汨羅江中。仿佛歌聲還在江面上回蕩,而江畔卻再也沒有了三闾大夫的身影。
冰冷的江水浸透了屈原的身軀,也洗滌了他的靈魂,他的嘴角卻流露出一絲微笑,為了理想,以身殉國,他不後悔!屈原,最終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二)
公元2010年,江南水鄉嘉興。一個20剛出頭的小夥子,背了大包小包的行李從火車站出來。門口,來接他的屈媽媽一眼就看到了他,喚着他的名字:“源源!”
屈源興奮地跑過來抱住媽媽,頓時淚流滿面,一年了,他終于回家了。
回到家後,鄰裡鄉親們聽說屈源回來了,紛紛跑過來探望,自從他去年被選送到國家隊訓練,已經有整整一年沒有見面了。“源源長高了、長結實了”、“源源可是國家賽艇隊的,将來一定能為國增光”、“源源真有出息,下次拿個冠軍回來”,一大堆贊美的語言襲來,屈媽媽欣慰地笑着,屈源卻變得有些垂頭喪氣。
客人們走後,媽媽發現了屈源的不對勁,連忙問他怎麼了。
這時的屈源終于按捺不住,說出了實情:“媽媽,對不起,我騙了您。其實這次并不是隊裡放假,是我自己偷偷跑回來的,訓練太苦太累了,我想放棄!”這些話在他的腦子裡徘徊了很久,他怕媽媽傷心,因此沒有說,可是現在,他不能再瞞下去了。
“源源,你再好好想想,這麼多年的努力,要放棄很容易,可堅持下去才是最可貴的。”屈媽媽苦口婆心地勸說,可看着沉默不語的兒子,似乎作用不大,“過幾天就是端午節了,先輕松一下,等過了節你再好好考慮一下吧。”
那天晚上,屈源做夢了,他夢見一個骨清神秀、氣度非凡的老者向他緩緩走來,邊走邊吟誦:“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你是誰?”屈源驚訝地看着眼前人,覺得他好親切、好熟悉。
老者停住腳步,氣定神閑地道:“我深深愛着我的國家,沒有一片土地讓我這樣深情和激動,沒有一條河流讓我這樣沉思和起伏,我眼睜睜地看着國家被滅,卻無能為力!我恨啊!”然後,他看着屈源,語氣激動起來,“孩子,你卻不同,你的祖國有一個睿智的領導組織,你的祖國在世界上日益強大,你能為它做點什麼?盡你最大的努力為它做點什麼吧!”
“你到底是誰?”屈源拉住他質問。
老者微微一笑:“我,就是你!”一絲亮光閃過,老者消失了,天亮了。
過端午了,屈媽媽買了好多五芳齋粽子回來,屈源嘴裡咬着粽子,心情卻起伏不定,腦子裡一下子閃過那個老者的畫面,一下子又想着自己訓練的苦累,他想擺脫這種思緒,就找了個輕松的話題:“媽媽,給我講講端午節的故事吧。”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說起這些,作為語文教師的屈媽媽如數家珍、娓娓道來。
(三)
當地的百姓得知三闾大夫屈原沉江殉國的消息,馬上劃船撈救,這天剛好下雨,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聽說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江上的小舟争相出動,“為了三闾大夫,大家加油啊!”頓時無數的小舟在江上劃過,不漏下任何一個角落,一直劃進了茫茫的洞庭湖。
而岸上的百姓則買來蠟燭紙錢,在岸邊祭奠起屈原,“三闾大夫,您一路走好!”想起屈原的冤死,百姓們不禁默默地流下了眼淚。
這時,打撈的人上了岸,遺憾地搖搖頭道:“水流太急,我們一直找到洞庭湖裡,卻還是沒有找到三闾大夫的遺體,我們已經盡力了。”
“嗚嗚嗚嗚……”岸上頓時哭聲一片。
風雨也越來越大,風吹散了紙錢,雨打滅了蠟燭,祭奠根本無法進行。這時有人叫道:“這樣不行,三闾大夫的遺體落在江中,會被江裡的魚蝦吃掉的,我們得想想辦法啊!”
“是啊,可是又該怎麼辦呢?”百姓們開始紛紛讨論着辦法。
有人提議:“不如我們裹一些美味的粽子投入江中,魚蝦吃了粽子,就不會吃三闾大夫的遺體了。”
這個主意似乎不錯,于是,百姓們即刻回到家中,裹了好多好多粽子,再來到汨羅江邊,将大量的粽子投入江中喂魚。雖然他們不知道這樣做有沒有用,但他們都為三闾大夫盡到了一份心,這就夠了。
而屈原沉江的這一天剛好是五月初五,為了寄托哀思,當地人有了習慣,以後每年的這一天,都要來湖邊投粽子或乘船泛舟湖上,後來,這一天就成了家喻戶曉的“端午節”,而投粽子和乘船泛舟也漸漸演變成了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
後代也有多位才子寫詩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屈原,宋人張耒的《和端午》曰:“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讵能還。國亡身殒今何有,隻留離騷在世間。”趙善括的《乙酉端午聯句》則雲:“離騷讀罷意沉沉,痛飲狂歌作楚吟。魚腹有靈應瞑目,後來猶自有孫心。”戴複古的《端午豐宅之提舉送酒》詩:“海榴花上雨蕭蕭,自切菖蒲泛濁醪。今日獨醒無用處,為公痛飲讀離騷。”……後人用無數華麗的篇章,來歌頌屈原的高潔節操、偉大人格和愛國情懷。
(四)
聽完了屈媽媽的叙述,一直想着放棄訓練的屈源心中有了另一番想法,昨晚那位老者的話在耳邊響起:我能為這偉大的祖國做點什麼?
這時,隔壁的張大媽跑來找屈媽媽:“我家兒子本來要去參加南湖的劃龍舟比賽,可是突然身體不舒服,能不能讓你家源源代他出戰啊?”
“讓源源去劃龍舟?”屈媽媽猶豫地看着兒子。
張大媽連忙解釋:“你家源源可是國家賽艇運動員,我想呀,這賽艇和賽龍舟肯定是有相通之處的吧,這次的比賽很重要,上海、江蘇的隊伍都來了,咱們要加油為嘉興争光啊……”
“好,我去!”還沒等張大媽說完,屈源竟一口答應了。
“各隊注意,預備,出發!”熱鬧的龍舟賽在美麗的南湖開賽了,頓時彩旗飄揚、鑼鼓喧天,一支支龍舟将水面劃出一道道優美的弧線。“加油、加油……”鼓點響起、船槳動起,岸上觀衆們的熱情随之也被點燃升溫,呐喊聲、助威聲,響徹雲霄。
屈源代替了張大媽的兒子,是嘉興隊裡的第二槳,他與其他的隊員們雖然沒有磨合過,但平時在國家隊賽艇訓練的時候,他早已熟識了這種集體合作項目,因此劃起來一點也不費勁。
超過了江蘇隊、接近了上海隊……嘉興隊的龍舟在不斷地向前推移,“加油、堅持,堅持、加油!”屈源的心裡這樣激勵着自己。可是,手酸了、腳麻了,後面的隊伍漸漸追上來了……屈源的眼前出現了一個奇怪的情景:百姓們劃着小舟在汨羅江上打撈三闾大夫,水流很急,可他們劃得更急,他們要在水流沖走之前找到他們敬愛的三闾大夫。
“堅持,一定要堅持住啊!”屈源的心裡什麼都沒有想,隻有“堅持”兩個字,他機械地劃着槳,也不知道哪來的神力,大概是吃了粽子的緣故吧,隻見他越劃越快,甚至帶動着全隊的節奏。終于,随着岸上觀衆們的歡呼呐喊,嘉興隊在最後關頭赢得了勝利。
“媽媽,我想清楚了,我要回去訓練,馬上就回去!再苦再累我都要堅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祖國增光!我要對得起‘屈源’這個名字。”上岸後,屈源緊緊地擁抱了媽媽。
屈媽媽欣慰地笑了,過了心裡的這一關,兒子終于長大了。
公元2012年,倫敦奧運會,來自嘉興的小夥子屈源與他的隊友們站上了賽艇的最高領獎台,而他奪取冠軍後的第一句感言竟然是:“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