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關于重陽節的傳說 重陽節怎麼來的故事

關于重陽節的傳說 重陽節怎麼來的故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8-14 06:47:33

  導讀:重陽節也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雖然它沒有被列為法定節假日,但是大家對這個節日的重視程度不亞于春節和清明節等節日。每個節日都有來曆傳說,那麼關于重陽節的傳說,你知道多少呢?想知道重陽節怎麼來的故事,就來瞧瞧小編的介紹吧。

  關于重陽節的傳說

  重陽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曆的九月九日。和大多數傳統節日一樣,重陽節也有古老的傳說。

  相傳東漢汝南縣境内有個瘟魔,每逢九月初九都會出來作惡。瘟魔奪去了恒景的父母,于是他決心防仙學藝,為民除害。恒景曆經艱險,找到了一位法力高強的仙長。他拜師練功,終于學成降妖劍術。

  恒景回到家鄉,按照仙長的囑咐,在九月初九這天,發給每位鄉親一片茱萸和一盅菊花酒,并帶着鄉親到山上避險。當瘟魔出現時,突然聞到茱萸和菊花酒的味道,便不敢前進。恒景此時手持寶劍,斬殺了瘟魔自此,每逢重陽,插茱萸、飲菊花酒成為重陽節的風俗。

  而在民俗觀念中,九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所以農曆九月九日又被定為敬老節。2006年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重陽節怎麼來的故事

  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三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曆朝曆代沿襲至今。

  重陽節

  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并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在民俗觀念中,“九九”因為與“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

  所以1989年農曆九月九日被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續齊諧記》記載着最早的重陽節來曆說法:

  汝南桓景随費長房遊學累年,長房謂曰:“九月九日,汝家中當有災。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景如言,齊家登山。夕還,見雞犬牛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飲酒,婦人帶茱萸囊,蓋始于此。

  民間流傳:

  古時候,汝(rǔ)河邊一個村子裡,住着一個小夥子,名叫桓(huán)景。他家裡有父母和妻子,一家人和和睦睦,日子過得十分快樂。

  天有不測風雲。有一年,汝河裡忽然出了一個瘟魔,岸邊很多村莊流行起了瘟疫,死了不少人。桓景一家人也被染上了,父母和妻子都死了,隻有桓景活了下來。

  桓景病好後,一心想除掉瘟魔,讓鄉親們不再受害。他聽說東南方的山中有一位叫費長房的神仙,能降妖除魔,決定前去拜師學藝。

  重陽節

  桓景帶上一袋幹糧上路了。他一路走,一路打聽,翻過了一座又一座山,蹚過了一條又一條河,磨破了一雙又一雙鞋,終于見到了費長房。費長房和藹地對他說:“我看你一心想為民除害,就收下你這個徒弟吧。”他交給桓景一把降妖寶劍,又教他降魔的武藝。桓景每天勤學苦練,終于練成了一身好武藝。

  一天早晨,桓景正在練劍,費長房走過來對他說:“徒兒,你在這兒快一年了。我算了一下,瘟魔又要出來害人了。我給你一把茱萸(zhūyú)葉、一瓶菊花酒。你趕緊回家,先讓鄉親們登高避災,然後再去斬妖除魔。”他一招手,飛來一隻仙鶴,讓桓景騎在背上,把他送回了家。

  到了瘟魔出來那天,桓景分給鄉親們每人一片茱萸葉,叫大家帶在身邊,又讓每人喝了一口菊花酒,然後領着大家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高山。

  中午時分,随着幾聲怪叫,瘟魔爬上了河岸,趾(zhǐ)高氣揚地走進村裡。他發現村裡一個人也沒有,就四處張望,最後發現村民們都躲在山上,便狂叫着向山上沖去。剛到山腳下,突然一陣濃茱萸葉香和菊花酒氣迎面撲來,瘟魔頓時頭暈眼花,哼哼呀呀地在原地打轉。桓景手持寶劍從山上直沖下來,和瘟魔展開了搏鬥。瘟魔見勢不妙,轉身就逃。桓景對準他的後背嗖(sōu)地投擲(zhì)出寶劍,哧(chī)的一聲就把他紮死了。

  從此,汝河兩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侵襲了。

  這一天是農曆九月初九。此後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要舉行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活動,來紀念桓景鏟除瘟魔、為民除害。因為九月初九又是重陽日,所以人們就把這一天叫做“重陽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