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莊子逍遙遊的好處

莊子逍遙遊的好處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8-27 16:00:23

北冥有魚,其名為鲲。鲲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冥通溟,訓海,北冥即北海。北海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做鲲。鲲是什麼?有人照搬《爾雅·釋魚》,說鲲是魚子,郭慶藩說鲲即魚卵,絕大之魚為鲲,此則齊物之寓言。郭慶藩的意思是魚卵本是很小的東西,但描述鲲的時候又成了很大的東西,齊大小就在這文字機鋒裡面,是齊物之寓言。此說未免太着急,莊子的小還沒出場呢,這裡僅僅是大。鲲的形象反正是大,又是魚,那麼理解為鲸魚也備一說。但北海,鲲,都落不到實處,無從考證,也不必考證。反正鲲很大,幾千裡是一個理解大的形象,至于多大呢?不知其幾千裡也,自己想去吧。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鵬跟鲲一樣,也很大,其翼若垂天之雲,垂是邊的意思,它的翅膀像天邊的雲一樣,不是滿天的雲,如果像天一樣大,那就沒飛的空間了,大不至于跟天一樣大。鵬是從魚化為鳥的,這裡引出一個化字。怎麼化不知道,但為什麼化可以知道,因為接下來要有一個空間轉換,魚化成鳥要飛,要挪地方,挪到南冥去,也就是南海去。北海與南海之間的空間,是鵬所能夠飛的空間。鵬飛的狀态是怒而飛,怒解為努,鵬因為很大,飛起來很費勁,後文有詳細的說明。鵬飛的條件是海運,普遍的理解是海運即海動,海動必有大風,鵬飛起來所憑借的風也必須夠大。南冥者,天池也,天池字面理解為天然大池,究竟什麼樣子自己想。

《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裡,抟扶搖而上者九萬裡,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齊諧是本書,是寫一些奇怪東西的書,莊子捏造的,為了說明鵬飛的狀态。鵬飛起來,擊起的浪高達三千裡,抟扶搖而上者,就是盤旋而上,鵬直接飛,飛不起來,要盤旋着飛起來,飛到九萬裡的高空,這就是前面努而飛的狀态。這裡面還記述了飛的時間是六月,息是氣的意思,六月之氣就是六月之風,必然這個時候的風很大。另一解,息為停的意思,六個月才停下來,表示飛一次不容易,飛的時間也很長。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野馬與塵埃是形容這個氣,生物是造化的生生不已,永不停止的氣息像野馬一樣像塵埃一樣一直在鼓動,在吹個不停,說的就是風非常的厚,持續不斷地在供應大鵬。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天蒼蒼茫茫的樣子,是它的本色嗎?其遠而無所至極邪?極就是邊界,至極為達到邊界,天之高遠有邊界嗎?這是在形容大鵬所飛的空間,視角所及的地方,所看到的顔色,都不是這個空間的邊界。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從高處往下面看,這個空間也是一樣的,也是沒有邊界的。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裡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後乃今将圖南。

如果聚集的水不深,那麼它就沒有負載一艘大船的力量了。在堂前低窪的地方倒上一杯水,一棵小草就能被當作是一艘船,放一個杯子在上面就會被粘住,這是水淺而船卻大的原因。如果聚集的風不夠強大的話,那麼負載一個巨大的翅膀也就沒有力量了。這裡是在說大鵬飛起來,所憑借的風必須要大,大鵬飛起來要有發揮作用的空間。而後乃今為倒裝句,即乃今而後,從這以後,然後的意思。培風的培是憑借或乘的意思,夭阏是阻礙的意思。所以,鵬在九萬裡的高空飛行,風就在它的身下了,從這以後憑借着風力,背負着青天毫無阻擋,然後才開始朝南飛。

按:《逍遙遊》開篇講了一個鲲化鵬,鵬從北冥飛到南冥的故事,旨在勾勒出一個大的印象,接轉下文引出小的印象。

莊子逍遙遊的好處(莊子逍遙遊解讀)1

原創作者思想史撿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