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收聽名師談小學數學欄目。今天要為您分享的文章,是《明師之道,教師成長的必經之路》,作者羅明亮。
前不久在一次數的運算教研活動中,聽了一節小數乘法的研讨課。學生在計算2.5×3的時候,出現了把3對齊個位和十分位兩種情況。課上執教教師強調小數豎式計算的時候要末位對齊時,那位堅持對齊個位的學生一臉的不服氣。課後追問該學生,他一臉憤慨地答道:以前學過的加減乘除運算,列豎式的時候都要求數位對齊。這裡明明也要數位對齊。老師不講道理。”
無獨有偶,在同場活動中,有一節兩位數的減法,前測數據顯示學生筆算的正确率為61.3%。授課後再測試,正确率為65.1%。
面對這一數據,現場教師一片嘩然。執教教師甚為委屈:我也知道有很多學生會了,但總不能不教,可是怎麼教了還是不會呢?
事後與多位教研員交流,發現諸如此類的現象,在不同區域的教研活動中都很常見。感慨之餘引發了我的深思。
為師者如何真正做到傳道、授業、解惑?怎樣才算真正明白教學所在,學習所向?論語有雲,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作為教師,能做到明字,這就是務本。
換言之,努力做一位明師,應該是教師的使命所在。那麼何為明師?
首先名師應該是明白之師。
明白自己,明白學生,明白什麼是教育,明白應該如何去教育,明白怎樣的教育方式更有助于學生成長。
明師授課以啟發學生領悟道理或規律作為根本。說自己明白的話,講自己明白的道理。不能把自己都不清楚、不理解、不明白的東西硬塞給學生。如孟子所說的,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萬萬要不得的。
其次,明師應該是明亮之師。
自具慧眼與匠心,看清學生的困惑,基于學情,因材施教,人盡其才,而不誤人子弟。
再次,明師應該是明日之師。
立足當下且着眼于學生的未來發展。教師所做的工作雖然都在今日,但其意義更體現于明日。教育必須面向未來,培育學生終身受用的素養。
育才明師需走明師之道。這既是教師成長的道路,也是教師成長的規律。因此,每位教師專業成長的必經之路。
走名師之道要求教師明數理,從提升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入手,理解概念、公式、定理中的道理。
解決數學知識理從哪來?怎樣去找,用到哪去等問題。
1.走明師之道要求教師知教力,遵循教育教學的一般規律,明晰不同教學方法的優勢與不足,針對不同内容選用适切的方法,引導學生體會和掌握數學知識,所承載的思維方法,并運用到研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
2.走明師之道要求教師行道理,以講理的态度落實課堂教學,立足學生經驗基礎和認知特點,激發其内在學習需求,鼓勵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促使數學學習由注重操作和記憶走向注重探索和理解。
會用數學語言解釋現象,将内在的抽象、歸納、推理等思維活動,外化成語言或符号,清晰地表達出來。做到言之有理,落筆有據,提升數學素養。
成明師不易,成明師需要堅持。
3.走明師之道收獲的不止是專業的成長,更是自我的成長。
熱切期望更多教師朋友奔走在這條康莊大道上。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感謝您的收看,我們下期再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