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是富含膳食纖維和維生素的美味食材,建議經常食用。近年來,很多健康人士都特别推崇生食蔬菜,認為沒有經過加工的蔬菜更符合自然的風味。那麼,生吃蔬菜真的更健康嗎?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金晖主任醫師給出建議。
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指出,每人每天應該要進食300-500克蔬菜,蔬菜可以補充人體所需的維生素(如維生素A,維生素C等)、營養(如鉀、鈣、鈉等堿性礦物質)、纖維質。很多人都認為蔬菜經過烹調料理後,蔬菜中含有的營養物質會流失,如水煮會使維生素流失,特别是水溶性維生素(維生素C等);油炸會使蔬菜中的抗氧化成分含量降低。
但是,從完整的營養吸收角度來說,維生素隻是其中的一部分,烹調的過程中确實會使蔬菜中的維生素有所破壞,但是從其他的營養成分來看,蔬菜中最重要的是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無論是生吃還是加熱,蔬菜中的膳食纖維還是沒有太大差别的。即使蔬菜中的維生素被高溫破壞流失了,這其中的維生素也可以從其他飲食中獲得補充。專家指出,生吃、熟吃營養區别并不大,生吃蔬菜并不會比煮熟了吃蔬菜的營養價值高出很多,而且通過更加科學的加工方式還會使兩者之間的區别縮小。
也有不少人常說,生吃蔬菜可以排毒,專家表示這也有所牽強。人體攝入的食物經過腸道營養物質的吸收以後,一部分會變成殘渣,并通過人體的糞便排出體外。專家指出,隻要保持人體腸道正常的狀态,體内的毒素就能夠排掉。因此,無論是吃蔬菜還是其他的食物,隻要保持每天人體生理機能的正常代謝,都可以排出人體的毒素。
需要注意的是,不僅生吃、熟吃在營養上區别不大,還有些蔬菜是不能生吃的。常見的比如含草酸較多的蔬菜、薯類蔬菜以及豆類蔬菜。
含草酸較多的蔬菜比如菠菜、竹筍、茭白等,如果生吃的話,這類蔬菜中的草酸在腸道内會與鈣結合成難吸收的草酸鈣,幹擾人體對鈣的吸收。因此,即使是涼拌菠菜建議也要先用開水焯一下,先除去其中大部分草酸。 薯類蔬菜包括土豆、山藥等,薯類蔬菜生吃的話,會攝入有毒的苷類物質。比如澱粉含量很高的木薯塊根中含有生氰苷類,如果不煮熟就食用容易引發氰氫酸中毒。這類蔬菜中富含澱粉酶,澱粉酶的消化需要在一定的作用下,如果生吃會産生一些不良反應。豆類蔬菜包括毛豆、蠶豆、扁豆等。當食用烹炒不透的這些蔬菜時,可能會引起惡心、嘔吐等症狀,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但是豆類蔬菜中所含有的有毒物質在加熱後會失去活性,所以一定要炒熟、煮透後方可食用。
另外,還有不少人喜歡吃野菜。但是野菜生長的過程中,如果周圍環境很差,可能會存在某些金屬、其他污染物超标,因此不要一味地追求生吃蔬菜的營養價值,野菜盡量減少生吃。
專家提醒,家庭烹饪的過程中,盡量采取水煮、清蒸、清炒等清淡的方式,同時在調味時,應盡量做到“三減”,減少油的使用、減少放鹽、減少放糖。如果很喜歡生吃蔬菜,建議通過正規渠道進行購買。
資料提供: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 王倩
記者:秦晶晶
審核:龍斌
出品: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衛生健康欄目《健康新7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