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加油帶頭人#
疫情束縛了人們遠遊的腳步,卻阻止不了人對神秘景點的追求和向往。今年10月12日,我國正式設立第一批包括三江源在内的5個國家公園。這一舉措意味着,被公認為“人類的最後一片淨土”“藏羚羊最後的栖身之地”可可西裡(地處三江源腹地)将向公衆階梯開放,這裡的景色超乎衆人以往的審美經驗,“你踏上可可西裡的每一個腳印都可能是人類的第一次踏足”。對熱愛旅遊的人來說,不走一趟枉活一世。
01
可可西裡,意為“美麗的少女,青色的山梁”,這塊聖潔的土地确實有一顆多變的少女之心。這裡一年見四季,十裡不同天,在國内炎熱的夏季,可可西裡卻也能欣賞到雪山與花海相輝映,人間罕見的野生動物追逐奔跑。冰冷稀薄的空氣裡,包裹着充滿靈氣的曠古原野。要深入了解可可西裡,挖掘它絕美背後的凄涼,還得從17年前的紀錄片,高分電影《可可西裡》說起。
相信看過《可可西裡》的影迷們一定不會忘記那最讓人驚心動魄的三個場景。
鏡頭一:一隻老鷹在天空盤旋,緊接着是一群老鷹,然後是巡山隊員強巴淨潔赤裸的屍身,天葬師揮刀……
鏡頭二:風雪交加,巡山隊員劉棟眼睜睜看着自己一點一點地陷入流沙中,所有的掙紮,所有的恐慌都經曆了,仍然擺脫不了死神的束縛。流沙将他一點點吞噬,直到最後一絲頭發消失。沙地,依然平坦如初,仿佛什麼都沒發生過一般……
鏡頭二:日泰被狩獵者打死後,他的屍體被帶回去,在一個漆黑的屋子裡,紅衣牧師為他做天葬前的準備儀式……
以天葬的儀式開場,以天葬的儀式結束,無可辯駁的表明,這是一部關于死亡的作品,也是一部見證死亡的作品。
不論是昭示生命的不斷轉世,還是象征着生死的無盡輪回,它已經将焦點鎖定在人類永恒的死亡主題上。
沒有歌頌,沒有諷刺,沒有批判,沒有鞭笞,充斥全片的隻有絕境中的掙紮:人類與自然的抗争,守山員與盜獵者的抗争,自己與自己的抗争。生命的存在與消亡在這個蒼茫的可可西裡高原上演繹。
02
當那些藏羚羊掙紮的身軀、抽搐的四肢殘酷地出現在眼前的時候;當那些血紅的骨架、遍野的羊皮以及為了5元錢而剝羊皮的麻木牧民的鏡頭出現的時候,相信電影前的觀衆都心痛不已。
然而,面對野生動物的大肆捕殺,罪魁禍首卻是以馬占林為代表的極地求生的藏民,當馬占林滄桑着苦臉向記者訴苦,“草地變成了沙漠,牛羊都死光了!實在沒有法子!”。那滿臉的皺紋裡刻着貧苦百姓的無奈與茫然。
03
《可可西裡》中,誰是真正的理想主義者?是那群守山人嗎?他們在連微薄的幾百元工資都不能按時拿到的情況下仍然為了保護藏羚羊而奔波賣命,可他們自身卻沒有得到政府應有的支持和保護:他們或餓死,或被盜獵者打死,或被流沙淹沒,并不比一隻藏羚羊活得輕松,即使這樣,在後來的幸存者中竟然有8人被政府判刑,理由是倒賣藏羚羊皮!
那麼,是日泰嗎?他是領袖,是雷厲風行的行動者,是為了藏羚羊不受屠殺而不辭勞苦,追勸盜獵者的英雄。可是他指示隊員賣皮子;不顧隊員和自己的性命盲目地去追盜獵者;車行半路抛下隊員和馬占林等人赤膊上陣……
那麼,是記者本人嗎?他目睹了那一場場血腥的殺鬥,經曆了一次次生死的訣别,在報道了實況後得到很大的反響,藏羚羊得到了保護,可是他在那些争鬥場中,本應發揮自己知識的時候卻退縮一邊,緻使一個個無辜的生命喪失,直到最後,日泰被槍殺時,他也始終沒有站出來說一句話,做一件事。難道,充當無形的劊子手裡,就沒有他的一份嗎?…… 可可西裡,我們沿用多年簡單明了的好壞評判标準徹底失效。好與壞可以在瞬間轉換,如同生死。
盜獵者為了生存而盜獵藏羚羊,而巡山隊員為了給隊友治病也賣羚羊皮,馬占林會告訴記者沿着槍手的腳印可以走到公路,自己卻伫立在日泰的屍體旁久久不忍離去……可可西裡的悲劇究竟由誰承擔?
“轉山的人的手和臉很髒,但他們的心是很幹淨的”。這是日泰對記者說的一句話,也是最讓我們深思的一句話。山裡人的悲哀,是否就在于他們心靈的太過幹淨而難以生存下去?面對這些渾濁的悲劇人物,我們找不到答案。
今天,可可西裡已成為一個旅遊勝地;藏羚羊也得到了國家的特别保護;一個個保護區建立起來,人類環境正在向好發展,環保意識也在逐步深入人心,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必然會給人類一個更好的旅居環境……
讀完本文的分享,您有沒有想去可可西裡的沖動呢?歡迎關注公衆号在文中留言互動,您的關注是我不懈努力的動力。
(文中插圖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