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運表面積其實是指幸運的發生和你做事情的熱情程度成正比,與你對外溝通的人數相關。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越努力越幸運。
每當有人問起成功人士的秘訣是什麼,他們總要神秘地來一句,我的成功其實就是運氣好。馬雲這麼說,李嘉誠也這麼說。
暢銷書《牛奶可樂經濟學》作者弗蘭克說:
“如果你認為精英們之所以成功,就全都因為他們的努力,外加人生重大關頭做出的一系列理性的正确選擇,那也不對。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運氣,而且現在社會也是如此。
運氣看起來很不靠譜,而且是不可控的,如果單單仰仗運氣來實現生存,那麼你能存活下來的概率大概和坐等天上掉餡餅的幾率應該差不多吧。
我們以往所接受到的教育總是,明天的美好從今天的努力開始。絕不會有長輩教導你說,靠運氣就能過好一輩子。
那麼運氣是不是真的不可靠,或者說運氣的力量是不是被低估了?
意大利的經濟學家和物理學家合作,首次嘗試量化運氣和才能在成功事業中的作用。他們提出了一個“ 玩具數學模型”模拟了集體人口在40年(20-60歲)的工作生涯中的職業發展。
意大利研究人員将大量具有不同程度“天賦”的假設個體(代理人)放置在一個方形的世界中,這些代理人的工作生活就在這個設定的職業生涯中發展。才能可以包括智力、技能、動機、決心、創造性思維、情商等特質。關鍵是,更多有才能的人将更有可能從給定的機會中獲得最大的收益。
所有代理人都以相同的成功率(10個“單位”)開始模拟,設定每6個月,一個人會接觸到一定數量的幸運事件(綠色)和一定數量的不幸事件(紅色)。
每當一個人遇到不幸事件時,他們的成功就會減少一半,每當一個人遇到幸運的事件時,他們的成功就會與他們的才能成倍增加(以此反映出才能與機遇之間的現實互動)。
結果如何呢?
在這40年模拟的最終結果中,雖然才能是正常分配的,但成功并非如此。20個最成功的人占總成功率的44%,而幾乎一半的人口仍然不到10個單位(注意,這是實驗最初的起始條件)。這與現實世界的數據是一緻的,盡管有些建議認為在現實世界中,财富的成功分布更加不均衡。
雖然這種分配結果可能看起來不公平,但如果事實證明最成功的人确實是最有才能或是最有能力的,那麼這種結果可能就是合理的。
通過這次模拟有什麼發現呢?
才能與成功不是劃等号的。一般來說,那些擁有更多才能的人,通過利用運氣提供的可能性來提高成功率的可能性更高。
然而,隻有才能絕對不夠,因為最有才能的人很少是最成功的。總的來說,平庸但幸運的人比更有才華但不幸的人更成功。
那是不是說天生沒什麼好運氣的人就注定前途渺茫了?
當然不是,這裡要講到的思維就是“幸運表面積”。
幸運表面積是由 TechZing聯合創始人傑森·羅伯特(Jason Roberts)提出的,其含義是指幸運的發生和你做事情的熱情程度成正比,與你對外溝通的人數相關。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越努力越幸運。
如果将這個原理公式化,那麼幸運表面積L=D×T,L是運氣,D代表做事情,T代表溝通社交。通過這個公式就可以很清晰的看到,你越熱衷,溝通越多,獲得的幸運就越多。
要擴大你的幸運表面積,其中的關鍵點有兩個:
一個是D:做事情,即熱情和努力;另一個就是T:告知,即展現自我的能力和需求。
當你專注于達成一件事情時 ,會産生兩種結果:
一種就是,你會在熱情的澆築下,把你想做的事情做得特别好,高專注度給你帶來的是能力的提升和充分的準備。也就是說,一旦機遇到來,你就有能力抓住它,而不會因為自己能力不足而錯失機會。
你的能力會變成熠熠生輝的吸引力,隻要有人發現你的能力,一定會不遺餘力地來抓住你所能實現的價值。有時候這種機會可能是以你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現,這大概就會造成一種,大家覺得你這次運氣不錯的畫面。
另外一種結果就是激情和感染力的綻放。傑森·羅伯特認為,創造專業知識的激情本身就具有價值,一個人的熱情和專注有極大的感染力。當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這種感染力也會拉動其他人加入你。不僅僅是自己的努力,在幸運女神的降臨前,還有别人和你一起實現目标。
在互聯網時代,每個人能展現自己的渠道和窗口越來越多。雖然是金子總會發光,但是被發現的時間長短就不一定了。有時候埋頭做事還是不夠的,要讓别人知道你的能力才有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幸運也是需要主動去争取的。
現在有很多招聘軟件也是以人脈資源為賣點來實現企業與面試者之間的聯系,包括内推,其實都是一種人際資源的利用。即使你不認識相關領域的人物,也完全可以通過人際網,社交平台來展示自己,收獲屬于自己的幸運。
查理·芒格曾經說過的:
“要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最穩妥的辦法就是努力讓自己變成值得擁有那一切的人。”
那些已經在行業領域中拔得頭籌的成功人士,都認可運氣在其奮鬥曆史中的重要作用。當然,這個幸運并不是單純靠老天幫忙。
有些人總是擔心如果自己的成就起初是因為好運氣才獲得開始,那麼自己的努力就不會被人所尊重,也有人通常用“他不就是運氣好嘛”這種句式來表達自己的嫉妒。
但事實上,運氣也是一種實力。
說到天生好命,似乎不得不提起比爾蓋茨,在他的人生中,似乎總有一些神奇的轉折發生。比爾蓋茨出生在1955年,而在 1946年 ,第一台正式的電腦“埃尼阿克”在美國誕生,他們這一代青年恰好趕上了電腦熱潮。
1988年,比爾蓋茨轉學到一家私立學校,這所學校擁有一個連接到美國國家計算機系統主機的終端計算機,在很多人還沒有見過電腦的時候,他已經有機會親自研究這個大機器了。當然,他的好運接下來還有很多,但除了上天所安排的神奇轉折外,他自己的努力才是真正收獲不斷好運的前提。
比爾蓋茨沒有浪費上天賜予的機會,他對計算機的熱情和努力也是常人難以企及的。即使上天鋪墊再多,如果比爾蓋茨就是對計算機不感冒或是抱着三天熱情就堅持不下去的話,也就沒有之後的微軟了,世界的技術發展軌迹也可能随之改變。
美國财經記者邁克爾·劉易斯在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典禮上的演講時,講了自己的一個故事。
一天晚上他被邀請參加一個晚宴,正巧站在他身旁的女士是一個華爾街投資銀行大佬的太太,那家銀行叫做所羅門兄弟公司(華爾街的著名投資銀行)。她基本上算是迫使她的丈夫給了劉易斯一份工作,甚至那時他對所羅門兄弟公司根本一無所知,所羅門兄弟公司那時恰好處在華爾街轉型的前線。
當他加入到那家公司,他被幾乎随機地分配到了一份最好的工作,使得他有機會觀察到華爾街瘋狂的滋長。一年半以後,所羅門兄弟開給他數十萬美元的支票,讓他給專業投資者提供有關衍生産品的咨詢。
能夠被邀請到那次晚宴,身邊站着一位華爾街投資大佬的夫人的概有多大?而被這位夫人推薦去空降就職的機會有多大呢?
可能一下子是算不出來一個結果的,但是可以确定的是,這個概率很低。按照幸運表面積的計算公式,如果他不去參與這個晚宴,沒有跟這位夫人搭上話,那麼這份幸運的誕生可能幾乎為零。如果他真的是沒有足夠的能力,沒有努力的欲望,想必在所羅門呆不多久可能就要被請出門了。
蔡康永曾經有一段特别出名的話:
15歲覺得遊泳難,放棄遊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遊泳,你隻好說“我不會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扔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
幸運不是沒有,可能被你自己拒之門外了。
也許你身邊正有好運等待,比如:部門某個好職位的突然空缺,一次難得的晉升機會,或者是你的某個朋友想要開展一個非常棒的項目正缺少一個幫手。
如果你的努力已經給你自己武裝了足夠的能力和條件,那麼幸運降臨在你頭上的概率就比旁人要大的多。
你付出的總會在未來的某一天給你驚喜,當然還要記得,除了默默等待之外,還要主動出擊,自己實現幸運的降臨。幸運表面的擴大和實現,要依靠熱情努力和表現自我。
倪雲華,公衆号:倪雲華新知,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專欄作家。十年跨國管理咨詢顧問,曾服務普華永道、IBM全球咨詢服務部,為華為、海爾、騰訊等公司提供咨詢服務。多家創業公司管理顧問。著有《共享經濟大趨勢》。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