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河南的文藝形式

河南的文藝形式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8-16 04:41:38

  #媒體人周刊#

  #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112端午時節,河南衛視又火遍了全網。這次是因為《端午奇妙遊》水下舞蹈《祈》。舞者化身洛神,驚豔演繹了水下飛天。

  具體有多美?反正每一幅畫面都那麼渾然天成,都那麼養眼潤心,都那麼令人心馳神往,随便一幀截圖似乎都能當壁紙。

  河南的文藝形式(河南沖到了文藝戰線的最前沿)(1)

  河南的文藝形式(河南沖到了文藝戰線的最前沿)(2)

  演員的動作神态那麼的優雅和諧、飄逸靈動。如果不是偶然冒出的水泡和潋滟斑駁的水影,甚至讓人忘了這是在水中表演。

  河南的文藝形式(河南沖到了文藝戰線的最前沿)(3)

  這哪裡是重新演繹了敦煌壁畫中的飛天啊?這根本就是現場直播版的真實飛天!河南台肯定是請了洛神姐姐本尊下凡了。

  河南的文藝形式(河南沖到了文藝戰線的最前沿)(4)

  河南的文藝形式(河南沖到了文藝戰線的最前沿)(5)

  河南的文藝形式(河南沖到了文藝戰線的最前沿)(6)

  河南的文藝形式(河南沖到了文藝戰線的最前沿)(7)

  河南的文藝形式(河南沖到了文藝戰線的最前沿)(8)

  所以前幾遍感覺就是震撼,後來再看就多了很多感動,被演員團隊感動,被河南台所感動。

  河南的文藝形式(河南沖到了文藝戰線的最前沿)(9)

  因為這個演員(何灏浩)不容易。“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别忘了,這麼飄逸潇灑的動作,都是在水下完成的。

  為了排練和拍攝,何灏浩每天泡在五米深的水中長達8~12小時。每隔50秒左右,演員還要換一次氣,因此一天時間反反複複要下水。

  别說整天泡了,我們夏天在遊泳池泡兩個小時皮膚也能泡皺了。她還好一點,畢竟是花樣遊泳冠軍,她的水下攝影助理可受了罪了,泡了三天之後,毛細血管破裂,不斷流鼻血。

  除了這些,他們還得克服浮力,為此她還佩戴了十公斤的配重。由于長期浸泡,他們還受到失穩、耳壓逆向堵塞的問題。

  我為河南衛視所感動。實話實說,現在的電視台受到了網絡的強烈沖擊,收視率直線下降,廣告投放也大幅下滑,現在電視節目的質量整體上是越來越水了。

  有時候我懷疑自己是不是老了,是不是被這個時代所抛棄了。平時不看電視,偶爾出差在酒店,打開電視一百多個頻道翻來覆去找不到一個能上眼的節目。

  滿屏的小鮮肉,滿屏的矯揉造作,滿屏的抗日神劇,滿屏的無聊綜藝,滿屏的無底線炒作。換來換去,最後可能還是落在看了數百遍的《亮劍》《西遊記》上。

  央視的春晚,水準似乎也下降了不少。以前的春晚,每年都會有一些台詞成為年度流行語,都會有一些歌曲傳唱大江南北,最近幾年似乎什麼也想不起。

  有人說,是觀衆越來越挑剔,越來越刁鑽了,越來越不好伺候了。但是河南衛視的節目證明,是他們太脫離群衆了,不尊重群衆的審美。

  其實隻要用心,還是能夠做出精品。比如這個水下舞蹈《祈》中,河南衛視的節目團隊,充分挖掘中國傳統文化,進行了二次開發,引起了全網共鳴,一緻好評。

  水下舞蹈《祈》,利用柔美舒展的中國傳統舞姿和衣袂翩跹漢服,借鑒敦煌飛天壁畫的動作,配上了動聽的民樂,精彩演繹了曹植的名篇《洛神賦》,又呼應了端午祭祀祈願的習俗。

  河南衛視就為了這麼不足2分鐘的視頻,花了這麼多心思,投入了很多的人力物力,長途奔襲并駐紮在上海拍攝,中間還經曆了兩次推倒重來。

  “洛神水下飛天”火出圈不是偶然,是河南衛視厚積薄發、博觀約取、長期深耕的結果,其他節目的水準也非常高。

  比如《龍舟祭》,場面宏大、氣勢雄渾,小夥子們堅毅的眼神,跟咆哮的黃河非常搭,配上慷慨雄壯的歌聲和主題鮮明的歌詞,把中華民族的精神神演繹出來了。

  河南的文藝形式(河南沖到了文藝戰線的最前沿)(10)

  河南的文藝形式(河南沖到了文藝戰線的最前沿)(11)

  歌詞也是楚辭風格:乘龍禦風兮登昆侖,浮舟泛海兮濟滄溟;風行雨施兮恩澤,德被天下兮蒼生;騰龍起鳳兮華夏,薪火傳承兮文明。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同光。

  光看着這個歌詞,腦子中也能湧現出劃龍舟時那種乘風破浪的畫面,生動地表達了中華民族那自強不息、戰天鬥地的民族精神。

  正是這種精神,讓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中華文明薪火相傳。能傳多久呢?最後一句給出了答案:“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同光”,也就是一直到地老天荒。

  最後一句其實是屈原《涉江》裡的原句。我高中語文老師曾經在課堂上朗誦全文,當時我就被他和屈原的氣質給迷住了,然後就把全文給背下來了。

  這個節目感動到我的,是中華民族那種陽剛之氣。作為豫北人,我們那并不劃龍舟,因為實在是難以找到一個能劃龍舟的河汊子。

  但是我來到安徽合肥之後,就對劃龍舟十分感興趣。安徽各地包括合肥每年都有龍舟競賽,中科大的龍舟隊更是橫掃國内外各大高校,十餘年蟬聯第一。

  

  我也去安徽裕溪河農村看過原生态的龍舟競賽,全是周邊村子農民自發參與的,沒有獎金沒有經費,一切費用都是村民各家各戶自籌的。

  河南的文藝形式(河南沖到了文藝戰線的最前沿)(13)

  他們參與競賽,有祭祀祈福的成分,也有凝聚宗族、展示團結的意義。同時還能秀肌肉,展示本村本族的精神風貌。赢了龍舟,相當于為家族為村子争一口氣。

  從龍舟賽就可以看出,哪個村子人丁興旺,哪個村子朝氣蓬勃。我一個當地朋友說,通過賽龍舟,還能借機向其他村子的人(尤其是姑娘)展示本村小夥子的陽剛之氣。

  河南衛視,很顯然把賽龍舟的意義全給挖掘了出來,紀念了屈原,祈福了百姓、 還展示了中國人永不服輸、崇尚陽剛的精氣神。

  再看看那些塗脂抹粉的小鮮肉,有時挺讓人失望的。每一塊骨頭都有傷的成龍大哥曾經很失望地說:某些小鮮肉,刮破手就大喊醫生。剛開始我以為成龍誇張了,後來才發現是真的……

  再說《蘭陵王入陣曲》,你看了之後會更加喜歡民樂。琵琶這種樂器太神奇了,既能表現王昭君的哀怨,也能表現垓下之戰的昏天黑地。

  《蘭陵王入陣曲》,用琵琶特有的音色,表現了蘭陵王的金戈鐵馬的歲月,其中似乎有刺刀見紅的短兵相接,也有喊殺震天的馬嘶鼓擂的情景。

  除了欣賞樂曲旋律和畫面之美,我覺得更加可圈可點的是河南衛視通過這個節目,傳遞出了“男兒何不帶吳鈎,收取關山五十州”的家國情懷。

  蘭陵王本來完全可以靠爹吃飯(北齊文襄帝第四子),也可以靠臉吃飯(古代四大美男之一),但偏偏要帶隊去疆場厮殺,怕自己的顔值影響了殺傷力,所以總是戴面具。

  還有《唐印》《麗人行》《醫聖傳人》等節目,都有非常高的藝術水準,個個都是彩蛋,值得反複鑒賞,越琢磨越有味兒。

  河南的文藝形式(河南沖到了文藝戰線的最前沿)(14)

  其實河南衛視出圈不是第一次了。第一次火出圈是春節晚會。尤其是《唐宮夜宴》,簡直是把唐宮小姐姐演火了。俏皮可愛的唐宮小姐姐,由内而外散發着優雅和自信。

  這個節目在網上炸裂了,5分鐘的節目,短短幾天内就登上5次熱搜、20.4億播放量、25億閱讀量,并榮登各大投票榜第一。

  紅的背後是節目組精心的設計,以及演員辛苦的排練。為了達到演出效果,“小姐姐們”每次演出前都需要近3個小時的化裝時間。

  登台時,為了接近唐俑那種豐腴的體态,演員們嘴裡塞着脫脂棉,穿着厚重的連體棉衣。每次排練結束後,演員們經常全身濕透。

  元宵晚會期間,一位唐宮小姐姐累壞了,幹脆一屁股坐在地上發呆,不過兩隻小jiojio似乎很興奮,還在不知疲倦地晃着,讓人心疼地笑出了聲。

  河南衛視一次次火出了圈,原因是什麼,很多人都歸結于河南厚重的傳統文化。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七大古都河南獨占三個(洛陽、開封、安陽)。

  這裡畢竟是黃帝故裡,單憑這一個就可以說河南幾乎是所有中國人的老家,正應了那句旅遊廣告詞:“壯美中原,老家河南。”

  河南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發祥地,這裡随便一摸就是春秋文化,随便一踩就是秦磚漢瓦,全省各地的文化古迹數不勝數。

  但悠久和燦爛的傳統文化,并不是河南衛視出彩的主要原因,因為其他兄弟省市也有。另外,這些文化屬于全體中華民族的,誰都可以從中汲取營養。

  關鍵是河南衛視用心了,把心浸到了傳統文化裡,同時結合現代文明,然後創新發展,賦予其新的内容和形式,唯一不變的是民族精神内核。

  我們再看看河南衛視春晚的節目單,到處充滿着現代元素,其中有的節目簡直是科幻大片,比如《天地之中》,上哪兒講理去?

  河南的文藝形式(河南沖到了文藝戰線的最前沿)(15)

  

  河南的文藝形式(河南沖到了文藝戰線的最前沿)(17)

  我覺得這是對讀者審美的尊重,更是對傳統文化的尊重。而尊重總是相互的,你尊重了觀衆,觀衆就發自内心給你叫好。

  河南衛視再次火出圈,再次證明了一個道理——群衆的眼睛是雪亮的。什麼是好節目,什麼是爛節目,瞞不住群衆的眼睛。

  相反,有很多電視台隻顧着效益,隻顧着掙錢,隻顧着以最快的速度掙錢。所以他們聽資本的,很多電視台成了造星的平台,成了收割的平台。

  一台節目,變成了各方利益博弈的平台,想讓誰上誰就能上,想讓誰紅誰才能紅。有時候為了節省成本采取走捷徑的辦法,高薪聘用徒有其表的流量明星。

  剛才說了,那些小鮮肉台詞不肯背,一排練就嫌累,動不動就找替身,身價還特别貴。但是有流量,他們背後的腦殘粉購買力強,舍得花錢。

  其實河南文藝戰線,還有很多人在堅守。比如豫劇團,實話實說豫劇團現在不掙錢,老年人愛看戲但不願意花錢看,年輕人愛花錢但不愛看戲。

  比如豫劇大師馬金鳳,她來自中國最大的城市曹縣,後來在曹縣二環也就是洛陽工作(洛陽市豫劇團)。我記得2003年前後,一場她出場的戲,全團才8000塊錢報價。

  豫劇,不受市場青睐,不受資本青睐,那麼還要不要演了?河南省的豫劇院給出了答案——要演,而且要送上門演,誰愛聽就唱給誰聽,不願意掏錢就免費唱。

  所以河南省豫劇院各個團,經常下鄉下基層演出,所到之處簡直是人山人海,盛況空前。所以不是戲劇沒人聽了,而是有人想聽聽不到。

  下圖是2019年4月河南省豫劇一團,在駐馬店下鄉演出後,又轉戰新鄉市封丘縣演出,馬不停蹄三天内要演出九場,場場爆滿。

  河南的文藝形式(河南沖到了文藝戰線的最前沿)(18)

  河南的文藝形式(河南沖到了文藝戰線的最前沿)(19)

  河南省豫劇三團,每年下鄉演出300多場,今年春天到我老家去下鄉演出了,可以說是萬人空巷,房頂上都是人。

  河南的文藝形式(河南沖到了文藝戰線的最前沿)(20)

  團長賈文龍親自參演的就達200來場,忙起來一天隻睡三四個小時。他的信念很簡單,他說:隻要老百姓喜歡,我願唱它一百年。

  為什麼還是有這麼多人喜歡豫劇?豫劇三團的團長賈文龍給出了答案:既然登台,就要用心和情去演,隻有這樣,才能創作出老百姓愛看的作品,立得住,傳得下。

  在豫劇《重渡溝》中,為表現馬海明複雜的心理,55歲的賈文龍加進了空中飛人、跳轉跪、搓跪、烏龍攪柱等高難度動作,而且要親自上陣表演。

  賈文龍還透露了一個秘訣,那就是一定要貼近群衆,融入角色。創作《焦裕祿》和《重渡溝》時,團隊更是多次到蘭考、重渡溝與百姓同吃同住同勞動。

  說到這裡,我們回想一下電視劇《紅樓夢》為什麼那麼經典?劇組為了拍戲,讓演員在大觀園裡封閉訓練和生活了一年。

  86版《西遊記》為什麼那麼經典?因為6年隻拍了25集。再看張紀中版的,40集拍了4個月,上哪講理去。

  更離譜的,有個叫楊子的(黃聖依老公),一年竟然可以拍多部電影以及300多集的電視劇……。所以他們不是演藝界的人,因為他們跟藝術無關,他們隻能是……

  97版的《水浒傳》為什麼那麼經典?因為連武松打的老虎都是真的,武松丁海峰除了20萬的保險沒有任何防護措施,關鍵是導演要求還特高。

  河南的文藝形式(河南沖到了文藝戰線的最前沿)(21)

  第一,導演要求他騎到老虎身上;第二,不許用力過猛,怕傷着老虎,因為老虎是從馬戲團雇來的;第三,老虎要适當空腹(吃飽了就不配合了)。

  拍完所需動作後,導演緊急喊停,讓人把丁海峰從虎口中救了下來。這時的丁海峰,身上全都是汗還有血,注意他身上的傷是真的。

  我們的文藝戰線,被資本滲透得太厲害了,有時候已經背棄了初心,撤離了文藝戰線,轉移到了娛樂圈,文藝圈太爽了,一天可能208萬,一日也可能208萬。

  為什麼要堅守初心,河南大學曆史文化學院程民生教授在2021年的畢業典禮上的演講給出了質樸的答案,他說:

  在浮躁的社會裡,沉着冷靜就是勝利,穩重堅守就是成功。你跟着浮,你跟着躁,你就跟着成為泡沫了。

  河南衛視火出圈,歸根結底是沒有丢掉初心,沒有丢掉文藝戰線。正如河南衛視春晚中閻維文的歌曲《東方為什麼紅》。

  這首歌曲神奇之處在于,句句不提到教員,卻句句都在贊揚教員,在潤物細無聲中,引起人們對這位共和國締造者、曆史偉人的崇敬和思念。

  所以這首又含蓄又直白的歌,唱出了河南文藝戰線的心聲,唱出了河南人民的心聲,也唱出了全國人民的心聲。

  在多少年的春晚中,第一次見到光明正大地歌唱教員,一時之間不知道該高興還是該難過,潸然淚下就對了。

  最後的結論,活該河南衛視火出圈!作為一個河南人,由衷的為此感到驕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