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清鎮訓練基地的一樓醫務室并不大,十五平米的房間裡擺了四張按摩床,同時還塞下了遠紅外燈、電針儀等醫療設備。
嚴偉俯卧在按摩床上,接受着馮醫生對其小腿疲勞的放松。5月末的清鎮不熱,但馮醫生額頭已經微微冒汗。在嚴偉按摩期間,駱淳已經在一旁排隊等待。
傍晚到夜間是隊醫工作量最大的時段,在這個小房間裡,兩位隊醫需要保障整個貴州田徑隊的運動損傷治療與康複。
#妙手築仁心
來自四川的馮澤兵醫生2016年到貴州隊工作,同事周夢醒醫生進隊的時間則更早一些,她從2013年起随隊至今。兩位隊醫需要保障田徑隊裡馬拉松、中長跑、競走、短跑所有專項的運動員。
不僅在訓練周期内保障運動員的治療和疲勞恢複,比賽期間他們也需要随隊出征,為整個隊伍提供醫療保障。除了運動性損傷外,日常的腸胃不适、傷風感冒也均由他們負責。
“白天隊員訓練,晚上是最忙的。運動員有傷治傷,無傷放松。”馮醫生說道,“訓練量大的時候,肌肉疲勞就比較嚴重。現在還好,傷病爆發主要集中在冬訓期間。”
每位運動員的身體情況不同,曆史傷病情況也不同。所以每次來康複的時間和頻率不算固定,通常根據自己的身體而定。馮醫生坦言,相比國内其它省份其它項目,貴州省算條件比較簡陋,更難以與國外高水平職業體育運動隊相提并論。
“可能一些發達城市市體校的醫務室都比這裡豪華。”
“那台是超短波,這還有微波、遠紅外燈、搖擺機……這裡也能拔罐。”馮醫生手指着這間不大的醫務室裡的衆多設備。它們都有不同的功能,針對不同的運動傷病。
不到15分鐘的對話裡,馮醫生手中一刻沒停過。這個戴着眼鏡的青年不算健談,他總用眼神指指運動員,操着一口川普說:“我們就是幹這個的,沒什麼特别的。運動員的身體感受,得問他們自己。”
#傷病是伴侶
對于大衆來說,一般的運動性損傷和疲勞能靠休息康複。但運動員往往不能休息,這給隊醫的工作提出了挑戰。很多運動員肌肉和關節部位都有勞損,他們其實處于一邊練一邊治療的狀态。
“例如骨膜炎,大型醫院的治療手段是消炎止疼,徹底停止運動。但運動員不同,他們治療期間仍然需要訓練。”周夢醒說,“大衆或許會認為專業隊隊醫與醫院醫生有明确分界點,我認為并沒有,我們也需要診斷、治療,隻是手段不同。”
不同專項的運動員常見傷病略有差異,而臨床經驗豐富的他們也成為了“雜家”。一般性的運動損傷都經他們的手診斷、治療、康複,但如果遇到肌腱斷裂、韌帶撕裂、骨折這樣需要動手術的傷,則需要到大型醫院進行治療。
“競走對膝蓋的壓力大,3000米障礙則腰大肌、髋關節的損傷多,中長跑傷病主要集中在足底筋膜炎、骨膜炎等。”周醫生表示,“每個運動員的傷病情況有差異,所以需要對症下藥。”
在周夢醒醫生的概念裡,傷病不單純是敵人,幾乎所有運動員都無法避免。
“傷病不是敵人,它有點像伴侶,伴随整個職業生涯。除非你不練,不然它會一直存在,要學會和它相處。”周夢醒說。
#領獎那一刻
△ 馮澤兵(左一)、周夢醒(右二)與部分貴州隊後勤保障團隊人員。
與運動員常年訓練、比賽的節奏一樣,貴州省田徑隊的兩位隊醫日常吃住、工作都在清鎮體育訓練基地。
比起8小時工作制的從業者,他們更像是把24小時精力都留在了這座群山環抱的亞高原體育訓練基地裡。
“我認為我傾注到每一位運動員身上的精力是平等的,運動員登上領獎台那一刻,我們都倍感欣慰。”周夢醒說。
△ 周夢醒為隊員做生化指标檢測。
除了解決運動員的傷病和日常生病,強度課時周醫生還會兼顧為運動員測生化指标的角色。這些指标将為教練員提供指導,檢驗運動負荷,從而科學合理的調整訓練強度。
周夢醒認為,基地裡每位工作人員,都承擔着自己的責任,大家共同配合才鑄就了共同的成功。
“像教練員團隊,管理人事檔案的同事,食堂的廚師團隊、科研團隊、公寓後勤等等,他們都是運動員争金奪銀幕後的重要一環,隊醫隻是做了自己該做的部分。”周醫生表示。
專業運動隊像是一艘分工明确的航母,鏡頭之外的每一環,都是保障團隊平穩前行的部分。盡管極少進入大衆視野,當領獎台上國歌奏響一刻,運動員的高光時刻離不開他們的付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