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印象派畫家的怪癖,他們迷戀的東西你想象不到
與英格蘭一樣,蘇格蘭也有個國家肖像畫廊。這座紅砂岩哥特複興式建築建于1885-1890年,蘇格蘭建築家羅伯特·安德森設計,1889年對外開放後成為世界首個專門為肖像畫廊而建的建築。我們在倫敦看到的國家人像美術館雖然成立于1856年,為世界首個專門的人像美術館,但它直到1896年才遷入特拉法加廣場旁邊專門的館裡。
建築外牆上有一圈帶壁龛的雕像,都是蘇格蘭曆史上的名人。這些雕像由出生在愛丁堡的蘇格蘭雕塑家威廉·萊因德創作。門口的這兩位與愛丁堡城堡一樣,一邊是蘇格蘭農民領袖威廉·華萊士(左),一邊是領導蘇格蘭獨立戰争的國王羅伯特·布魯斯(右)。
建築西北角上又看到了熟悉的18世紀哲學家戴維·休谟(中)和18世紀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右)。
走進主入口内的大廳,你會發現建築的内部與外部同樣華麗,而且同樣充滿了曆史人物。柱廊上有一圈拜占庭式的金底裝飾帶,仿佛曆史長河一般将無數古代人物帶到我們眼前,而這條河的源頭定格在一位坐在石頭門洞内的人物,他腳下的石闆刻着一行字:“加勒多尼亞”(Caledonia),那是古羅馬人對古代蘇格蘭地區的拉丁語稱謂。
從這個位置向左轉,經過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之後,第一個出現的人名是卡爾加庫斯(Calgacus),他是公元一世紀蘇格蘭地區的一位部落首領,曾率領土著抵抗羅馬帝國軍隊。在他之後的塔西佗(Tacitus)便是擊敗他并開始代表羅馬帝國統治這個地區的古羅馬元老院議員。
此後按照逆時針方向看下去,蘇格蘭曆史上的偉人一一走進我們的視野。因為每個人像上方都标注了名字,所以很容易分辨。他們中包括我們之前介紹過的聖科倫巴、聖瑪格麗特、蘇格蘭國王大衛一世等,當然也少不了威廉·華萊士和羅伯特·布魯斯。18世紀的幾位大家戴維·休谟、亞當·斯密、詹姆斯·瓦特和羅伯特·彭斯等也位列其中。轉過一圈,最後一位曆史人物是19世紀蘇格蘭哲學家、作家和曆史學家托馬斯·卡萊爾。他有一句名言:“世界的曆史不過是偉人的傳記。”讓我想起藝術史學家恩斯特·貢布裡希在《藝術的故事》導論中的開篇詞:“實際上沒有藝術這種東西,隻有藝術家而已。”我想他們二者所表達的一個共同點就是強調人在曆史發展中所起的決定性作用。這也是建造國家肖像畫廊以及我們要來這裡參觀的意義所在。
這圈裝飾帶為英國畫家威廉·霍爾創作,他随後還在二層繪制了兩幅大型壁畫,描繪的同樣也是蘇格蘭曆史。
大廳對着正門最顯眼的地方立着一尊羅伯特·彭斯的雕像,為英國雕塑家約翰·弗拉克斯曼的作品。在這尊白色大理石雕像前方地上散落着一尊黑色雕像的碎塊,它是蘇格蘭當代藝術家道格拉斯·戈登的一件現代作品,名為《黑彭斯》,是戈登用黑色大理石雕刻了一尊彭斯像後将其砸碎擺在完整的白色彭斯像前。戈登解釋說人們熟知的蘇格蘭民族詩人彭斯年輕的時候曾去牙買加的一個甘蔗種植園做奴隸監工,他最早的夢想是做個富有的農民,但當他親眼看到黑人奴隸們的遭遇後,改變了想法,寫下了詩歌《奴隸的哀歎》,并一步步走上詩歌的創作之路。我理解戈登通過這件作品想表達的大概是“不破不立”這樣一個概念吧。
我們領了一張畫廊導覽圖後,發現這裡的參觀居然是從三層開始,然後逐漸向下走的。1号展廳的主題是《從革新到革命》,這裡最引人注目的當然是蘇格蘭女王瑪麗的畫像。這幅繪制于1560年瑪麗的丈夫法王弗朗索瓦二世駕崩後,當時年僅18歲的瑪麗作為法國王後身着一襲白紗為夫君服喪,她也因此獲得了“白雪王後”的綽号。
相比之下這幅全身像更顯女王範,然而它并不是在瑪麗女王生前繪制的。瑪麗從法國回來後隻在蘇格蘭做了六年女王。之前說過她回國四年後嫁給了達恩利,但是達恩利當着她的面殺死了她的私人秘書。當時瑪麗正懷着小王子,不便發作。生下詹姆斯後,她開始着手處理與達恩利的關系,據說離婚和暗殺都被讨論過。得到風聲的達恩利也很緊張,躲到他父親家裡不肯回愛丁堡。後來瑪麗主動找到達恩利尋求和解。就在瑪麗拜訪達恩利後離開的第二天早晨,達恩利的住處突然發生爆炸,達恩利被發現時已經死在花園裡。警方認定與瑪麗頻繁往來的博斯韋爾伯爵有重大嫌疑,于是逮捕了他。但是經過七小時審判,伯爵被無罪釋放。就在人們一頭霧水時,瑪麗居然嫁給了這個殺死他丈夫的嫌疑人,不僅如此還提升了他的頭銜,封他為奧克尼公爵。這樣大家的懷疑立馬坐實,瑪麗一定是與他的新丈夫合謀殺死了前夫達恩利。蘇格蘭貴族發生叛亂,迫使瑪麗讓位給自己年僅一歲的兒子。之後的事情我前面已經講過,她逃到英格蘭後被伊麗莎白一世囚禁并最終處死。
瑪麗在英格蘭被囚期間,她的兒子詹姆斯六世聰明地選擇與伊麗莎白一世保持同一立場,直到伊麗莎白一世駕崩,自己繼承英格蘭王位後才開始恢複他母親的名譽。這幅畫就是在那之後請人繪制的。畫面左上方的題字表明了瑪麗的王族血統,瑪麗身上的十字架代表她對信仰的虔誠,其中一個十字架中心還有《聖經舊約》裡的蘇珊娜畫像,象征她的無辜。
這是達恩利十歲時的畫像。這個年輕人的身世非常顯赫,他母親的姥爺是英格蘭國王亨利七世,他爺爺的姥姥是蘇格蘭國王詹姆斯二世的女兒,因此理論上他對英格蘭和蘇格蘭王位都有繼承權。他從小在英格蘭的約克郡長大,深受姨媽英國女王瑪麗一世的喜歡,因此瑪麗一世叫自己的禦用畫師Hans Eworth為他畫了這張像。
另一個男孩畫像是詹姆斯六世,這一年他隻有八歲,但已經做了近七年蘇格蘭國王了。國家大事當然都是交給攝政王處理,将這樣的畫像展示給公衆隻是想告訴老百姓年幼的國王身體健康,一切安好。畫面中他手上有隻獵鷹,是年少的王族成員打獵時的主要工具,某種程度上也暗示了國王無需自己動手,隻要派獵鷹這樣的“助手”為自己完成工作即可。
2号3号展廳的主題為《美男子》。這幅無名男子的畫像是法國曆史畫家弗朗索瓦-澤維爾·法布爾1809年的作品,法布爾是法國著名新古典主義畫家雅克·路易·大衛的學生。這幅畫像并非名人,按說是無緣出現在這裡的,但它在國家美術館展出四年後,簡·奧斯丁出版了小說《傲慢與偏見》,人們驚奇地發現,畫中的男子完全符合小說中的男主人公達西先生的形象,以至于後來出版社争相使用這幅畫作為《傲慢與偏見》小說再版的封面。這幅畫也就有了一個别名《達西先生》,并因此走入了這座“名人堂”。
另外這裡還有兩位畫家的自畫像。一幅是長期在英國宮廷服務的佛蘭德斯巴洛克畫家凡·戴克。為1640年他41歲時所畫。
一幅是英國皇家藝術學院首任院長約書亞·雷諾茲。畫這幅自畫像時他隻有24歲,表現出一位年輕畫家作畫時擡眼觀察所畫對象時的情景。
4号展廳的主題為《幻想中的權力》,集中了一批與護國公時期、斯圖亞特王朝複辟和詹姆斯二世黨相關的肖像畫。這裡有個小孩叫羅伯特·布魯斯,畫像的這一年他隻有九歲。他長大後正值英國内戰,于是前往歐洲遊學,并成為活躍于歐洲大陸的保皇黨人,還一度被捕入獄。查理二世複辟後,他因保皇有功而成為英國政府的重要人物。
7号展廳以《進步的年代》為主題,重點展示蘇格蘭啟蒙運動時期的人物肖像,比如蘇格蘭著名肖像畫家亨利·雷本繪制的這幅《沃爾特·司各特畫像》。
8-10号展廳記錄了維多利亞時代的男女英雄們。毫無疑問,他們當中最大的英雄就是維多利亞女王自己。這幅女王21歲時的肖像為德國畫家Franz Xaver Winterhalter繪制,他曾為茜茜公主等許多歐洲王室成員作畫。
最後看兩幅我們熟悉的人物,一位是兩度擔任英國首相的溫斯頓·丘吉爾。這幅肖像繪于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不久,當時的丘吉爾還是英國海軍部首席大臣。創作者是蘇格蘭肖像畫家詹姆斯·格思裡。
另一幅是蘇格蘭肖像和風景畫家亞曆山大·内史密斯繪制的羅伯特·彭斯。這幅畫已經成為這位大詩人的标準像而廣為流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