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紅燒牛肉面
紅燒牛肉面是正宗的川味做法,素油煎剁碎的郫縣豆瓣醬,放入小片姜和蔥節,牛肉切塊入鍋,倒
入花雕酒和開水,撒上少許花椒粒,鹽,燒至大滾,再以小火煨炖4個小時,煮面,分盤上桌,佐以香
菜、香蔥、鹽糖醋、胡椒、醬油、辣油;
90年代初期,這樣一碗紅燒牛肉面在四川的大小街頭并未可見,而在台北的街頭巷尾最不缺的就
是 “川味”紅燒牛肉面的招牌;小小一條街,三四家店鋪也常事;國内,提起牛肉面也隻有拉州牛肉面可
一較高下了,而蘇浙滬的人則更愛喝淮南的清炖牛肉湯。
台灣的川味牛肉面和四川的千絲萬縷的聯系源頭來自台灣岡山的眷村。岡山是台灣空軍官校所在
地, 1949年國民黨從成都帶走了空軍官兵及他們的家眷;白天丈夫們每天駕駛飛機出門,在家等候的
眷屬們一邊提心吊膽的聽着天上的聲音,一邊做着最熟悉的家鄉味道。岡山辣豆瓣醬,有着非常濃郁的
郫縣豆瓣醬的味道,也多了一點甜味,那是在那個特殊的年代,眷屬們用自己的方式思念着家鄉。那時
大家的日子自然艱苦,離開故土,思念親人,有着對命運的未知的忐忑,卻也要操持家務,在有限的條
件下盡可能的給大人孩子更好的美味和營養。在四川民間的家庭中,主婦們習慣把吃剩的湯汁和菜留
着,第二次加熱後做澆頭,配以面條,這樣一碗面,濃郁而飽腹,也是後來台灣川味牛肉面最初的雛
形。
我不知道,當年的眷屬們是以怎樣的心情吃下一碗紅燒牛肉面,舌尖的記憶重現是否讓他們感覺到
恍如回到了故土,身體中是否有某種情緒呗喚醒,轉換着,心中酸楚又蔓延開來。也許是紅燒牛肉面的
美味,又或許是彼此共同的對家鄉的特殊情緒,川味紅燒牛肉面在台灣各地傳播開來,最後又風靡與大
陸。
一碗小小的紅燒牛肉面,承載的是那個年代人共同的艱苦記憶,是割舍不下的骨肉親情,是背井離
鄉對故土的思念,是一次次的生離與死别。穿越時光,當它從海峽對岸向我們款款而來時,連接我們的
不隻是美味,是我們共同經曆過的曆史,是刻在我們骨血裡的文化,還有我們精神上最後的皈依之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