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南有一座壽縣古城,位于淮河南岸,壽縣古城始建于宋朝,壽縣古稱壽春,自楚考烈王二十二年遷都于此,明清以來,按照防禦戰争和防洪的需要,又不斷進行整修。它是中國保存較完善的七大古城牆之一,據曆史記載,其建築曆史比山西平遙古城還早100年。壽縣古城在曆史上的戰略位置非常重要。
壽縣古城,基堅牆固,氣勢雄偉,迄今保存完好。古城的平面看起來是方形的,城牆周長7000多米,高8.3米,牆體以土夯築,外側貼磚,外壁下部有2米高條石砌基,古城有東、西、南、北四個城門;東為“賓陽”、南為“通淝”、西為“定湖”、北為“靖淮”。四道門都有護門甕城,戰争的時候,甕城起到一定的禦敵作用。
壽縣地處皖中,古時為南北要沖,它是兵家反複争奪的地方。公元383年的前秦與東晉的淝水之戰,就發生在這裡。這次戰争,創造了我國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戰例,給我們留下了“投鞭斷流”、“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等曆史典故。
經過千年的曆史洗禮,城門的石階已經變得黝黑發亮,厚厚的城門,曾經隔斷過千軍萬馬,斑駁的牆體述說着自己曾經的輝煌,走過這個城門,感覺穿越了一個曆史,耳邊傳來淝水之戰的厮殺聲,戰馬的鳴叫,兵器的碰撞。
壽縣這座古城建築的初衷是為了防禦敵人,它既擁有完整的軍事防禦體系,也具備防水防洪功能,1954年曆史最高水位達到25.78米,聽家裡的老人說,以前淮河發大水的時候,很多地方都被淹了,唯有壽縣古城安然無恙,最神奇的是,人們可以站在古城牆上洗手,河水就是淹不到城裡。
安徽古屬于楚國,壽縣古城牆城門東、南、西三門就有名勝石刻,這些石刻也是楚文化的又一珍貴遺迹,光緒年間的石刻“固若金湯”至今保存完好。
壽縣古城曾為戰國時期楚國最後的都城,文物精華大多集于此地壽縣古城裡面的博物館就館藏了很多文物;仁壽縣古城區出土的“楚大鼎”被毛主席贊歎過:“好大一口鼎,可煮一頭牛”,還有“重佛舍利,纏枝牡丹紋金棺”,工藝精湛,玲珑剔透,這個是佛教史上的重大發現;壽縣也有“地下博物館”之美譽。
走出城門,一條護城河懶散地躺在哪裡,枯木的影子倒映在水裡,一條船落寞地躺在水裡,壽縣古城,不在是兵家必争之地,它像是一個年邁古稀的老者,在給兒孫述說的自己的故事。
惟楚有才,有機會一定要來這個古城看看,壽縣古城是沒有門票的,遊客還可以随意到古城牆上遊玩,到壽縣古城交通很方便的,淮南市内可乘坐淮南公交29路抵達壽縣南門公交樞紐,步行至通淝門。駕車從壽縣汽車客運站進入203省道,行駛3.5公裡進入環島,行駛2.5公裡達到終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